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1年提案
0641 关于大力支持并加快我省托育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1-01-27 提案者:李萌

调研情况:

托育业是实现幼有所托、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幼有优育的重要载体,其既不同于过去的托儿所也不同于现在的幼儿园,承担着1—3岁幼儿照看、保育与启蒙职责,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业态,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所应运而生的一种服务业,也是实现让每一个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这一全社会共同心愿的必然选择。托育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发展托育业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托育业的发展也将列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此,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5月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10月印发《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开启了我国婴幼儿照护事业的新篇章。

问题分析:

加快发展托育业的目的与意义:

一是实现婴幼儿享有“幼有优育”的必由路径。婴幼儿从小所享有的托养与保育状况,对孩子一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如同城市里被细心照料的小孩与农村里粗放照看的孩子有着先天基础性差别那样,心智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发展托育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婴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托管与保育,萌发良好心智。为此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等省市,相继出台了文件,拟定了发展行动计划,促进托育业加快发展,如上海市的《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提出要完善托育从业人员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9〕37号)提出的2022年底前每市都要高质量建设一所公办示范园。

二是实现家庭从繁重育儿中解放出来的必然选择。现如今,育儿仍然以家庭为主,是一项繁重的家务劳动,多数家庭主要靠父母帮扶,有的不得不辞职在家育儿,有的不得不花重金雇人照看孩子。面对父母年老或失能无力帮扶,年轻人捉襟见肘的收入雇不起保姆,以及年轻父母一人辞职所面临生活问题等,迫切地需要加快托育业发展,托育应运而生也是呼应了这一社会需求。托育园的建设与发展,能使得很多家庭从繁重的育儿劳动中解脱出来,实属必要。另外,托育也是让一些大学生母亲不至于辞职,能够持续安心工作,贡献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

三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满足人们的需求与要求,是各级政府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与深化,必然要进一步促进社会服务体系完善,使得社会各个阶层和各方面人员的需求都能有社会服务来呼应,有服务来提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教育和养老服务,更需要加快托育服务业发展,以满足年轻家庭育儿需求,这业是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要求集中体现。因此,托育业作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必要加快发展,以满足社会需求。

具体建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尽快制定相关规范及管理规章,促进我省托育业健康发展。自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印发《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2019〕文件以来,我省一些面临生存危机的亲子机构、培训机构加快转型为托育园,这些机构一般依托商场或写字楼,根本不具备托育要求和条件,只是婴幼儿临时看护点,且收费昂贵,大有扰乱托育市场趋势。因此,我省相关部门应提高思想认识,主动作为,参照其他省市做法,尽快制定出符合我省省情的托育园设立的标准与规范,制定出相关配套管理办法与监管措施,以促进我省托育业健康发展,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让老百姓受益。

二是以示范普惠园建设为先导,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加快托育业多样化发展。托育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为此国家财政拨出专项资金,以调动地方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切块安排江苏省3600多万元,以支持综合性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因此,我省应积极作为,加快投资建设一批公办示范性普惠性综合托育服务机构,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多样化投入托育服务建设,支持现有公办和私立幼儿园向前延伸承办托育园,因为他们毕竟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保育经验。要在争取国家和省资助资金基础上,配套给予社会力量办园一定资金资助,促进托育业多样化发展。应当认识到,政府只承办少量普惠示范性托育园,大量的托育服务还是应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来承担的。

三是列入“十四五”规划,发挥政府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推进我省托育业发展。托育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而是需要政府及其各级主管部门自上而下持续不断推动方能奏效。首先我省应将托育业发展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加快建设一批城市托育服务示范项目,使得省级、市级和各县区至少建有一所示范普惠性托育园,并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同时,进一步优化托育服务市场营商环境,出台政策支持清单,与参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业积极性,推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发展。

四是加强监管,建立科学育儿服务指导培训基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功能。托育园的建设与发展不能走过去幼儿园发展的先乱后治理老路,事先没有很好的规范与监管,而后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加以规范治理。现代托育不是单纯的看护,托育人员应具备育儿专业基本知识,要有相应学历,这就需要有行业和专业部门予以培训指导,因此,各级妇儿医院和大中专院校的相关人员应成为托育园专业指导与监督的重要力量。我省应尽快设立以妇幼保健、师范类打中院校为主导的培训基地,尽快启动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并加快培训,以满足托育业市场发展需求。将社区托育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供给重要内容来抓,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婴幼儿托育服务设施,进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