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据显示,江苏上“云”企业超过22万家,物联网业务收入占全国“半壁江山”,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0%。数字化转型水平成为衡量区域数字化水平的新的标准。数字经济将成为江苏经济增长、转型的新引擎。这和国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经济体系的政策导向相匹配,在相应政策引导下,将产生新的经济形态和业态。
问题分析:
在这个大趋势下,数字化转型的内容应该包括:行政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社会实体经济的发展),社群数字化转型(新型人际关系的建设)。
1、行政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因产业和社群数字化转型对于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经济决定政治),同时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助力产业和社群良性持续的发展(释放生产力)。经济和社群基础决定了行政管理能力上层建筑所需要的能力建设。数字经济的发展,一定是数字治理能力先行。数字治理的瓶颈是数据整合和统筹的能力。要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就必须要打通“数据不通、业务不通”的限制,从而根本性解决“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沟通数据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配合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吸引人才落地的一些列政策支持,能够形成助推数字化发展的生态环境。
2.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中国经济经过30年高速发展后换挡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国产业在全球竞争当中是否能够持续保持在领先群体当中的重要基础。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价值认同差异。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存在自身数字化转型认知的问题,也存在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的问题;从产业看,数字经济的发展根本,一定是开放和协同的。这和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融合的理解是否能相匹配,决定了推进的可行性和发展速度。
3.社群数字化转型,是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中国的基层社群组织形式和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群当中50岁以下的群体对于信息化工具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50岁以上的群体,30岁以下的群体已经将数据化应用在生活当中的各个领域,社群当中的人际关系已经从线下为主导变了线上线下双主导的方式。不同年龄层次对于其社会需求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也有重大的变化。数字化给社群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变化是否能够形成有利于社群发展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是判断数字化带来的是利还是弊的重要依据。例如“花呗”“借呗”严重的影响了年轻一代确切的讲是在学习期的一代对于消费欲望的无止境放纵,没出校园就已经是负债累累的“负翁”。同样“蛋壳公寓”是严重的打击了刚出校园踏入社会的年轻群体对于社会的信心和认知。
具体建议:
结合上述问题和思考,江苏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能够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建议:
a.江苏要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考虑自己在区域数字化转型当中的优势和劣势,充分挖掘优势部分增加有特色的数字化转型领域。
b.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间数字化重点项目建设,以新基建项目为核心打造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域和基础。
c.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当中要考虑社会公平性的要素:
1.防止数据垄断: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数据的使用和治理,应当围绕坚持数据开放共享,反对数据垄断;防止数据滥用,保护参与各方的权利这两条原则进行。数字经济容易产生一家独大的现象,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社交领域,一旦在细分领域形成寡头垄断后,就极易压制科技创新的动力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同时垄断极易产生社会安全性影响,产生了企业即社会,社会即企业,企业只能大而不倒,社会公共权利无法控制的情况发生,是极易造成群体事件的温床,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社会各个层级反垄断将持续伴随在转型过程当中。
2.要充分考虑数字经济与基础民生产业的关系:数字经济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发展对消费、和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改变老百姓的消费习惯,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实体店铺、小微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菜农,超市等,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避免平台运用资本实力影响价格,直至影响产业,都需要提前布局和思考。
3.对于在数字话转型过程当中,要关注社群当中不能及时融入或无法融入的补偿措施,其中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及其他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