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物业服务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全省多个城市调研发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的过程。物业服务企业逐步增多,有物业服务的住宅小区逐年增加,服务面积不断扩大,惠及的居民和家庭。越来越多。
问题分析:
但总体来说,我省物业服务行业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差距较大。一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及双向选择的招投标机制。二是监管体制尚未理顺。各职能部门职责界定相对模糊,执法中难以形成合力,对接有缝隙、监管有盲区。三是物业服务质量不高。物业企业与业委会关系不协调、收支不透明等现象较普遍,特别是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历史遗留问题多,陷入“物业服务少、居民埋怨多、费用难收缴”的恶性循环。四是业委会作用难发挥。部分业主缺乏主人翁意识,自治能力不强,导致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难;即使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大多组织松散,形同虚设,甚至发生部分业委会成员乱作为现象。
具体建议:
全面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不仅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呼声,也是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打造居民高品质生活、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为此建议:
一、打好监督管理“组合拳”
省级相关部门指导各辖市构建市级统筹协调、县区政府负总责、街道落实主体责任、社区具体抓落实的监管体系,各市要完善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好“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物业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要加快物业管理立法。督促各有立法权的辖市适时出台《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推进物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积极树典型,推广先进地区的好做法,也可借鉴我国香港地区的业主自治制度,对业主委员会自治组织试行法人登记制度。二要完善物业市场机制。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物业服务市场机制,制定按质论价、优质优价、质价相符的分级收费标准;积极推行物业服务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创新小区物业招投标模式;加强对物业企业和业主委员会财务特别是公共部位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切实保障居民利益。三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议省相关部门建立物业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和物业服务企业星级评价制度,强化信用星级管理和结果运用。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建立黑白名单,推动形成“优胜劣汰、失信失业”的市场环境,形成全省一盘棋。四要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管理投拆受理制度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快速调处体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大执法力度,探索解决物业管理纠纷案件仲裁、诉讼方面的突出问题,依法查处物业管理领域的商业贿赂等犯罪行为。
二、打赢行业振兴“翻身仗”
一要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充分发挥行业党组织、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作用,协同制定各地《物业行业自律公约》及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清单、成本信息、计价规则和标准,建立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操作性强的物业服务行业规范。二要树立典型引领。在全市物业服务行业中广泛开展“文明服务住宅小区”、“物业行业服务明星”等创建活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三要延伸物业企业供应链。鼓励物业企业扩大服务范围,拉长服务链条,促进“互联网+智能物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智慧社区、智能楼宇,形成高附加值、高端高效的现代服务产业。
三、高奏红色物业“协奏曲”
一要建好协调机制。串联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全面完善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志愿者组织“五位一体”协调机制。二要凝聚合力共治。织就党建引领的治理体系顺、环境治理好、服务质量优、社区安全稳、居民生活美的“红色五线谱”,实现基层党建、物业服务和社区治理的“同频共振”。三要唱响舆论宣传主旋律。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及小区宣传栏(册)、电子显示屏等新闻媒介,加强物业管理有关政策法规和物业知识的宣传普及,提升物业服务行业的社会信誉度和群众满意度,推动全省物业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