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健康江苏建设不可或缺的元素。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两纲两规、健康江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妇幼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结构性短板依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分析:
一是妇幼健康体系建设不健全。省妇幼保健院受省人民医院一体化管理影响,因人财物无自主权导致发展受限。苏州、泰州、宿迁还没有市级妇幼保健院。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县(市、涉农区)妇幼保健院建成率为61%,低于全国67.6%的平均水平。全省111家妇幼保健机构中,有56家业务用房不达标。
二是妇幼保健服务政策支撑不到位。妇幼保健院具有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双重责任,但涉及到妇幼保健服务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不足,普遍存在需要以医疗服务补贴保健服务的现象。“两个允许”落实不到位,绩效工资总量与同区域内综合医疗机构还有差距。收费标准与劳动价值不匹配,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收费仍按2007年的标准在执行,一些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性保健服务项目还没有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
三是妇幼保健人才严重不足,招不来、留不住。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现象不在少数,妇科内分泌、更年期保健、心理、精神等相关专科保健人员严重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无专职妇保、儿保医生等。村医收入较低导致大部分乡镇村级服务网络不完善,村医老龄化、女村医严重匮乏。
四是儿童早期发展缺乏干预机制。随着城乡间的人口结构变化,外出务工造成的隔代养育问题凸显,给儿童疾患的早发现、早干预带来挑战。农村地区家长大多缺乏儿童早期养育和看护技能,制约了儿童认知的充分发展,让一批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解决好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实现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和保障,应从十四五规划编制入手,夯实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具体建议:
一、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从根本上提升妇幼健康发展水平
在“十四五”规划制定和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增加妇幼健康体系建设权重,抓住“所转院”发展机遇,按照省委“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定位,把高质量建成省、市、县三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推动省妇幼保健院建成全省围产医学中心目标纳入“十四五”公共卫生建设规划,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参与、机构支持、满足社会需求的发展格局。
二、分级明确责任,织就妇幼健康政策保障网
按照管理权限,强化各级政府对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的投入责任并纳入目标考核,省级投入重点向支持省妇幼保健院打造全省围产医学中心倾斜。发改、人社、卫健等部门加强协调合作,科学核算预防保健类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让服务收费价格客观反映医务人员的劳动付出,形成常态下可持续的政策机制。
三、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妇幼保健队伍基石
扩大医学院校妇产、儿科的招生规模,优先为经济薄弱地区定向培养妇幼保健人才。出台我省妇产科医师、儿科医师、助产士等紧缺人才岗位优享薪酬制度,提供职称评定、业务提升的良好环境。落实“两个允许”,逐步提高县级妇幼保健院的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建立健全在职妇幼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明确省级妇幼保健院承担专业人员进修培训等公益责任,使全省妇幼保健队伍业务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四、优先布局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构建与发达大省匹配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体系
0~6岁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要重视对相关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和疾病的早期干预,形成可推广的疾病防控策略,提高对该人群常见疾病干预、诊治、康复的全过程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探索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模式,实现我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城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