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1年提案
0188 关于填平数字鸿沟 助力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的建议
日期:2021-01-24 提案者:金云女

调研情况: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全民进入数字时代。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加速拥抱互联网,“银发经济”发展空间广阔。但经过调研和观察可以发现,当“数字化”遇上“老龄化”,带来便利的同时却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并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反而在生活中仍饱受着“数字鸿沟”的困扰: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挂不上号、电子支付障碍重重……不少老人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在购物、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因此,如何切实解决老年人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问题分析:

(一)传统服务逐渐被智能化服务代替,使许多老人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不会用手机扫健康码被公交司机拒载、不会线上挂号导致看病就医困难、因现金支付被超市员工嫌弃耽误时间……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疫情防控、交通出行、看病就医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许多习惯了排队挂号、路边打车、现金支付等传统方式的老年人带去了困难与阻碍。

(二)互联网平台的“适老化”产品不多,个性化服务有待提升。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开发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主要瞄准的是年轻消费群体,强调功能齐全和选择丰富。而针对老年群体视力不佳、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较弱等特点,着重于安全度和便利性的“适老化”产品并不多,跳动的界面、细小的文字、复杂的操作程序使得许多老年人在面对数字产品时望而却步。

(三)面向老年人数字化需求的帮扶和培训不够,使老人在网络生活中被“边缘化”。一方面,家人对老年人的数字化需求往往不愿教、不耐心,许多子女因担心老人遇到网络安全防诈骗而并不支持老人上网,且当老年人遇到不懂的网络问题想问家人时,往往要不就是不耐烦,要不就是直接帮忙弄好,使得老人无法深入学习。另一方面,社区和相关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的智能手机培训等数字化服务也不多,致使老年人缺乏接受和学习新生事物的动力和能力,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媒介素养也有待提升。

具体建议:

随着数字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为银发群体提供适老化数字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努力,携手数字技术,直面人口老龄化问题,让老人同样享受数字时代的红利,真正变“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推动适老化公共数字服务的普及,并保留“非数字化”服务选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抓好《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工信、发改、民政、卫健、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各领域的配套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形成统筹推进、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快建立解决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也应当强化工作落实,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定期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适老化公共数字服务的普及。与此同时,应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两条腿”走路,既要鼓励老年人使用新技术、拥抱数字生活,也要兼顾一些老年人对传统线下服务的需求,保留“非数字化”的传统服务选项,比如在医院、超市等场所收费时给老年人留一条现金通道、专门为老年人开辟“无健康码绿色通道”等,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让数字生活成为老年人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

(二)互联网平台开发更多“适老化”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有质量、有温度、有情怀的数字服务和内容供给。互联网企业应聚焦老年群体的特定需求,重点推动与老年人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手机APP的改造,积极开发出更多“适老”的新媒体产品。从需求来看,应在内容上迎合中老年人的喜好,更多地提供线上课堂、在线问诊、休闲娱乐活动等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的产品。从产品界面来看,应更多考虑老年人的用户体验,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长辈模式”等,比如淘宝上线的“亲情账号”功能、支付宝推出的“关怀版”小程序、夸克的“语音交互搜索”等,放大的字体和图标能让老年人看得更清楚,基本功能的保留及简单的操作方式也能让老人们用起来方便快捷。同时,还应开发更多专注于“听”的有声APP,添加广场舞、红歌、儿歌、相声、戏曲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板块,形成耳朵经济的增长新引擎。

(三)家庭和社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助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相比起产品的“贴心”改造,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子女的耐心和陪伴。家人的影响和带动是老年人开始接触数字工具的重要原因,是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生活的动力,也应该是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的主力军,因此子女应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注、耐心和包容,支持并帮助老年人拥抱数字化智能时代。同时,社区也应提供更多的帮扶服务,比如开办老年人网上课堂、智能手机培训、网上兴趣群组等,帮助中老年人掌握新闻阅读、天气查看、医院挂号、公交查询、手机导航、移动支付等实用功能,为辖区老人提供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环境,充分调动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此外,社会相关机构应该建立常态化的志愿服务体系,让老年人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志愿者帮忙,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