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1年提案
0144 关于我省落实职教1+X证书制度的建议
日期:2021-01-24 提案者:民盟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2019年春季,国务院多次公开要求稳妥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我省也于2020年7月,由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江苏省职业教育处的具体指导下开展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但是,对照中央层面的发文单位和联合推动部门,该项工作在我省只由省教育厅职教处发文并指导落实,这显然体现出我省在落实1+X证书制度方面的力度远远不足。我省应进一步提高重视力度,大力推动该项工作的落实。

问题分析:

目前,省教育厅虽然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改革,但依然有几个关键问题未破解,严重制约试点工作的实施。突出表现在:

一是存在教育部门“自娱自乐”现象。具体是缺乏省人社部门的互认机制、缺乏省财务部门的财政支持、缺乏省发展改革委的政策支持。

二是学生技术技能考核模式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由于1+X证书第三方评价组织多为新近成立的职业技能标准研究和开发机构,用人主体企业参与度不高,1+X证书试点又有“回头”成为发证模式。

三是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参加考证的积极性不高。由于许多1+X证书第三方评价组织非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影响力有限,造成证书的行业认可度、学生认可度都不高。

四是部分相关工作推进缓慢。由于各试点院校的配套经费不到位、各试点院校设备采购、考点建设进展缓慢。

五是建立资历框架、实施省域内学分互认任重道远。16个协作组单位只满足于本校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对其他学校“不闻不问”,缺乏科学协调推进的机制。

具体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

江苏省教育厅虽然组建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办公室,但其无法统筹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诸多资源,与落实国务院及五部委文件要求有差距。建议由省政府层面牵头,统筹相关部门,协调解决1+X制度试点过程中的政策保证、财政激励、产教融合等问题。

二、进一步发挥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主体作用

在第三方评价机构建标准的基础上,建议在省政府的统筹下,通过政策激励,引导省域大型企业主动参与1+X证书试点工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学校和大型企业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编制、共同实施1+X证书制度,从根本上将1+X证书试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必备条件。

三、建立省级层面技能大赛制度

当前,省教育厅、人社厅以及各级各类行业组织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推动了职业技能的提升,但技能竞赛证书依然没有与1+X证书衔接。建议江苏省与世界技能大赛衔接,由省政府层面牵头,统筹企业、院校各类大赛活动,每年举办江苏省技能大赛,对获奖学生直接授予相关项目的“X”证书,提升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

四、加强1+X证书考核站点建设

当前,江苏省建立了16个由高职院校承担的1+X证书考核站点的协作组单位,但受设施设备、考评人员水平、考核标准的制约,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质量依然不高。建议从省级层面支持1+X证书考核站点建设工作,建设单位与省域大型企业联建,重点鼓励省域大型企业设置职业技能考核站点常设机构,避免职业院校“自教自考”,推进校企合作、教考分离,充分发挥大型企业能工巧匠和第三方评价标准的作用,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建立省域层面的学分认证平台

当前,国际上“悉尼协议”“华盛顿协议”院校内学生学习学分均实现了互认。建议借鉴这些国际经验,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学生,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江苏省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户系统对接,计入学分,在试点院校中予以学分认可,便于用人单位识别和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