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1年提案
0110 关于精准治理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建议
日期:2021-01-25 提案者:民盟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根据江苏省水利厅和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太湖总磷入湖负荷量2014年-2017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我们专家经过多方资料搜集核算以及长期研究基础得出,太湖总磷上升的原因除了外源和内源因素外,太湖流域农村的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问题分析:

据研究发现,目前对农村面源污染的认知存在误区,事实上农村面源污染负荷有产生量、排放量、入水量三个值,而真正对污染产生影响的是入水量。农村面源污染物按照入水体方式不同,可分成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如种植业、分散畜禽养殖业、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和直接入水体(如经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水产养殖业)这2大类。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地表和土壤中迁移,沿途经过洼地、沟、塘等输送,污染物会滞留和降解,最终入河流或湖库的只有一部分。只有这些真正进入河流或湖库的污染物才会对水体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具体建议:

一、理清家底,科学谋划“种养渔”产业结构

一是补充完善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农业源污染物入水体系数核算技术体系,尤其是理清村镇级环境特征因子数据,以及重点污染源区和生态敏感区污染源数据,对代表性点位进行长期监测,跟踪污染物入水数据,实现全太湖流域每个网格化测算单元精确核算农村面源污染物入水体负荷量,更准确把握太湖流域农业源污染物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的贡献程度。二是基于太湖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耕地环境容量、人口食物需求等限制因素,采用“以水定种、以种定养、种养平衡”,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区管理。如: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严禁禁养“一刀切”;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施退渔还湖,提倡生态养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维护。

二、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工程建设

一是针对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强化科技支撑力度,研发适用于太湖流域的经济可行的“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控制、末端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套技术。在污染源控制的前提下强化污染的过程拦截作用,加快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二是统筹“草林田-湖荡-河网-湖滨岸带-湖体”在内的“一湖四圈”流域生态圈层修复,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强化辅助措施,有效利用支浜、库塘等水体及其周边的湿地、草林系统的生态空间进行截污治污等,有效地拦截面源污染物的入水量。三是充分发挥入湖河网湖荡湿地的自净能力,在前端削减农业面源氮磷污染,净化入太湖水质。四是加快构建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发布相关技术指南、技术规范,形成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标准。

三、加强宣教工作,用好信息化平台,促进公众参与

一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非工程措施,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宣教制度,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公开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宣传治理成效,提升广大农民、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和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参与意愿。二是建立农业信息化推广平台,让基层推广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养殖企业主能远程了解新技术、新动向,并能和科研人员互动,增强公众参与度,使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作深入人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