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373 关于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建议
日期:2022-01-18 提案者:周海江

调研情况:

当前,我国正加快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们江苏省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为目标,高标准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围绕培育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精准发力,加快智慧江苏和制造强省建设,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智能制造工作统筹推进体系,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面对“智转数改”的大趋势,我省制造业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中的新优势,一方面,企业自身需要加速进化、快速升级,成为“智慧企业”;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在此前各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持续发力,进一步赋能核心主体,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加速制造业整个生态“智改数转”进程,让数字为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

具体建议:

一、进一步支持“链主”、标杆企业,鼓励引领和输出

最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提出了2025年的具体目标,包括: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我省有着很强的制造业基础,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一,除了规上企业,省内仍有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受限于技术、经验短板,面临着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改”“转”还存在着不想不愿、不会不能的疑虑和困扰。这部分中小企业的“智改数转”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体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效率的提升。

基于这个情况,建议对各类“链主”、国家融合制造示范试点、省市级示范智能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等加大专项政策、专项资金的支持,鼓励标杆输出,加大标杆示范引领力度,助推其制造生态中若干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智改数转”,从而促进整体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的提升。比如,在全省范围内,培育认定一批“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输出标杆”企业,并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支持其向合作、上下游企业的延伸服务与赋能,强化示范带动,实现支持一家、带动一方。鼓励“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培训交流等,引导帮助后进企业更好地了解智能制造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们红豆集团在这方面一直积极示范实践。我们的轮胎产业,通用股份已经投入使用的智能车间率先实现了“黑灯车间”运行,车间整体效率提升40%。服装上,推进智慧红豆建设,红豆股份获得国家商务部“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授牌,并与中国联通共同打造5G+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实现车间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文档电子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管理数字化,生产计划协同化,物料配送智能化,资源管理全面化,质量管理可追溯等。目前正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智能制造行业解决方案,面向集团外行业客户提供技术赋能,提升全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进一步出台专项金融政策,精准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

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响“江苏制造”品牌的关键举措。制造业的“智改数转”除了意识到位、经验具备,资金投入仍是一个巨大障碍。建议进一步出台更加有力、惠及面更广的金融支持政策,降低申报门槛,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的资金瓶颈问题,比如,出台贷款贴息奖励政策、“智改数转”专项贷款等,以金融服务赋能,让更多的制造业企业顺利参与到改造升级中来,深度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三、进一步加快“智改数转”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数字化、智能制造强省,需要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数字化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省内不少企业在这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障碍,“不会不能”的中小企业尤甚。作为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需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合力方能推进。为此,建议政府牵头举办多场培训会、对接会,研讨加快“智改数转”人才队伍建设。帮助多方整合资源、对接需求、密切合作,进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助推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