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309 关于大力提升江苏海洋科技水平的建议
日期:2022-01-18 提案者:民盟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均对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重大部署。江苏虽然拥江临海,但海洋经济一直偏弱。数据显示,我省海洋经济2020年生产总值为7828亿元,而广东海洋经济2019年生产总值即突破了2万亿,约为我省的2.5倍。我省海洋经济弱势表象的背后,是我省海洋科技实力的不足。

问题分析:

主要体现在:省内海洋科研能力不足;海洋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海洋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海洋科研对外交流偏少等。

具体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因此,我省应加大对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视力度,通过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力量,建成海洋强省,为我国成为海洋强国作出江苏贡献。

一、提高本省海洋科技的科研能力

一是加快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综合性海洋科学观测研究平台、海洋科学试验场、海洋大科学装置等方面的建设,为省内海洋基础研究实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设施条件。二是注重本省海洋科技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在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有涉海学科优势的高校,开展“江苏海洋人才强基计划”。尤其要着重提升江苏海洋大学的涉海科研实力,增加涉海类硕士点和博士点,扩大其在全国海洋大学和涉海专业中的影响力。三是组合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势学科力量,运用跨学科力量,围绕国家“十四五”海洋规划中的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

二、引导海洋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一是以担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锐气好中远期发展规划,引导我省海洋科技产业的目光,从当前的“浅海”转向“远海、深海”,通过开发新型海洋养殖技术、推进海牧化工程、涉海产业清洁化运作、海洋绿色高效能源开发等,促进我省海洋经济的腾飞。二是深化涉海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合作,允许各类实验室的熟化技术经过专业技术评估与产权估值后,以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共享产权等形式,向涉海企业进行技术输出。三是探索建立海洋关键技术“链式”创新协调保障机制,强化学科链之间、产业集群各方之间的协作,促进资源、信息、技术的共享,合力解决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

三、不断健全海洋科技高效服务体系

一是与上海技术交易所无缝对接,以我省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技术转移中心,以各城市企业为服务对象,构建海洋技术网络,完善我省海洋科技的孵化环境,推动创新型海洋区域建设。二是在不涉及国家与国防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向社会披露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最新海洋技术开发项目信息,通过“政府基金+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吸引、撬动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及天使投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科技投资,拓宽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借鉴农业技术的推广经验,设立“海洋科技推广站”,成为涉海企业与科技机构间的对接桥梁,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推介。

四、依托“海上丝绸之路”扩大海洋科技交流合作

一是针对沿线国家需求,重点围绕海洋能源利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可持续渔业、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方便开展合作,建立友善的海洋科技创新长期伙伴关系。二是在合作伙伴建立的基础上,凝练一批海洋科技合作项目,如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食品技术、海上无人机、无人船项目等开展联合研发,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推动我省海洋技术装备的国际产业化。三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合作,与沿线国家建立长期的海洋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和联合培养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来苏交流和工作,助力我省海洋科技的进步和国际视野海洋科技人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