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251 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2-01-18 提案者:省工商联

调研情况:

科技创业园区(以下简称“科创园区”)是科技自强的重要依托,高度集聚产、学、研、金、政各类创新要素。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科创园区从传统的园区形式,发展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众创社区、众创集聚区等新颖表现形式的科技孵化载体。孵化载体呈现出从综合性向专业细分发展,从最初政府投资向社会各方参与,从社会公益性向公益性与营利性共存的多元化发展等特点。科创园区在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新兴产业培育、产学研对接、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问题分析:

然而,江苏科创园区的发展正处于从“数量增长”向“量质齐升”转变的新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1.布局、发展不均衡。科创园区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不少地区,科创园区小而散,导致缺乏互动,项目无法形成链式流动;发展态势良好的科创园区,创新资源集聚度高,市场化程度高,但受限于空间扩容困难,同时也存在仅提供场地、物业等基本服务,研发设计、创业辅导、知识产权等高端专业化服务不足,科创属性、市场化不强,亟需转型升级。

2.产业支撑偏弱。总体而言,科创园区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对新兴产业、先导产业还没有发挥关键性支撑作用,以综合性科创园区为主,产业定位不清,定向孵化能力较弱。与优势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服务更加专业化,资源更加集中的专业性科创园区还不多。

3.专业人才不足。目前,对科创园区服务管理缺乏行业准入标准和专业能力认证机制,熟悉园区运营的专业人才不足,团队成员流动性较大,不利于企业孵化服务的落实和后续服务跟踪,影响孵化成效。

具体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议:

1.立足国家战略,强化科创园区产业支撑作用。科创园区建设要围绕落实国家战略和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的目标来谋划。要以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省内优势产业,聚焦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战略布局,以专业化、产业化科创园区建设为抓手,梳理创新链薄弱环节,突出对现有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强链、补链功能,加快突破核心技术难题,突出体现科创园区的产业支撑和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引导建设专业化孵化载体,打造一批创新资源配置更优、协同创新能力更强、开放服务水平更高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2.强化部门协同,合力推动科创园区提升发展。科创园区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发改、科技、工信、人才、财政、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联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合力助推科创园区提质增效。针对创业园区定位不清、同质化现象,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要加强引导,实现差异化发展,更加紧密地服务当地产业链需要。人才、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要优化相关政策,保障全省重点发展产业用地,减少对孵化载体的直接奖励,突出对科创园区产出质量的激励,突出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引导,突出投入补贴和成效奖励。人社等部门要加强培训管理,通过“培训+认证”的模式对从业者进行素质提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纳入职业序列,开展职称评定。

3.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创新源头引育。科创园区要加强与高校院所的长期合作,深化产业化项目招引工作,深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源头,将高校院所创新要素与产业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专业软硬件服务。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利用优势科研资源参与孵化平台建设,做优科教创新的加速器,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从论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多元招才机制,瞄准全球、全国、长三角地区集聚的知名科学家、企业家,在重点人才城市设立引才工作站,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创新办好各类招才引智活动,探索高端人才的柔性引才政策,支持科创园区聘请成功创业者、天使投资人、知名专家担任创业导师。加强重大基础研究,围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问题,对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设立战略前沿产业专项,支持和国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强化前期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储备能力。

4.强化资源供给,为孵化培育提供更有力保障。加强资本项目对接,加强股权投资对产业发展的支持,结合创业股权投资、技术转移等“孵化+”模式,建立由运营机构自有资金和外部资本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创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大“耐心资本”的比重,充分发挥各类母基金杠杆效应,畅通私募基金交易,打通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循环通道。用好存量土地,通过依法转让、合作开发、协议置换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土地,支持园区平台公司探索土地入股、组团开发等新型开发建设模式,通过工厂上楼,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人才公寓等符合人才要求的商业配套比例。对重点孵化产业用地开通绿色通道,支持发展较好的科创园区跨区建设“产业飞地”,探索产业共育、税收分享、资源共用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加强科技平台服务为孵化提供更好支撑,加大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引进力度,对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孵化中需要的科技服务项目进行摸底,发现并补齐短板,出台政策对需要的中介服务机构等进行重点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