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213 关于充分发挥农商行主力军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2-01-18 提案者:致公党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农商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的发展中有独特的优势。江苏农商银行机构网点众多、渠道下沉、遍布城乡,近年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主力军作用,充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乡镇营业网点、金融便民服务“村村通”和涉农补贴发放“三个全覆盖”,用占全省金融机构1/7的存款份额,发放了占全省1/3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5的普惠型涉农贷款、1/2的农户贷款、百分之百的扶贫小额贷款,在服务乡村振兴大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问题分析:

一是“三农”信息不对称,缺乏信息数据支撑。由于“三农”信息数据较为分散,农村户籍、医保、水电费、纳税和土地确权信息等尚未向农商银行系统开放。农商行在农村大数据获取方面存在弱项,仅仅依靠自身来获取信息,工作量大且质量不高,整村授信数据不全面,不能科学有效地测定出农户授信额度,造成部分数据失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信贷需求的足额获得。

二是涉农担保体系待完善,缺乏有效抵押物。农村地区农户、小微企业及合作社在进行贷款时,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受多方面限制,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尚在推广试验阶段,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偏宏观,具体操作存在诸多困难。同时,缺乏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二次流转及多次流转的市场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

三是农村“空心化”严重,有效金融需求不足。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空心化”加剧,客群年龄偏大,金融产品需求集中在存取款、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上。此外,因农村客群年龄偏大,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普及应用程度不高,对下载、安装手机银行流程不够了解,主观上也存在对电子银行渠道的回避和不信任心态,客户支付观念较为保守。

四是农村集约化、产业化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都分散于单个农户,特别是土地资源过于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流转,吸引不到好的资本投资项目。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大规模土地集中流转,但是土地集中流转缺乏统一性和实现路径,部分村民因为一些原因,不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成为土地流转“钉子户”。针对这种情况,缺少政策支撑和社会集体管理(村委会难以统一规划行动),严重影响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进而会带来农业灌溉、施肥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建议:

一是构建“三农”大数据平台,共享数据信息。建议政府向农商银行系统开放农村、农户的相关数据信息,提高农商银行在阳光信贷整村授信上的科学性,进而实现农户及农业企业信贷需求的有效匹配,能更好地发挥出农商银行支持地方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作用。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便利性和各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加大涉农类财政资金向农商银行的倾斜力度。

二是建立农村产权抵押平台,盘活农村金融资产。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平台,将农村宅基地、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盘活,增加金融支持的便利性;同时,建议完善配套林权服务体系,规范和健全林权抵押登记、评估、流转和收储机制,明确林权抵押登记部门,做好已抵押林权的管理工作,保障抵押财产合法有效,积极推进森林保险工作以及建立林权抵押风险资金池,指定贷款机构优先受偿权,持续助力金融创新。

三是回本溯源,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建设线下、线上相融合的多元化服务渠道,加快大数据、智能服务、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村金融渠道建设,逐步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的普惠目标。一方面,在集中居住区、专业市场积极推行自助银行、社区智能银行建设,延伸服务半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将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服务点进行有效整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商银行卡在医疗、交通、校园等领域的应用,拓宽支付渠道建设,优化支付结算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快捷高效的结算通道,努力让乡村居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四是政府担保平台政策向涉农与小微企业领域倾斜。政府财政参股的如江苏省信用再担保公司等担保平台,对于补充和解决贷款主体担保难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其客户多是优质大企业客户,且反担保条件较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类客户受惠面不广,体验不佳。建议鼓励政府参股的信用再担保公司深化与农商银行的合作,加大激励考核,积极开展对涉农与小微企业类客户的支持力度,减少反担保条件和降低保费,扩大涉农客户的受惠面,提升客户体验。

    五是完善地区金融生态建设。加大地区信用环境建设,建立完善地方政府、税务部门及司法机关等合作机制,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尤其是要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或个人的打击力度,完善抵债资产处置机制,净化区域信用环境。成立信用村镇领导机构,配套信用村镇考核机制,将信用村镇建设纳入乡镇高质量发展考核,设置信贷投放、整体不良率等关键指标,鼓励镇村申报信用村镇,同时下设二级考核项,将村级贷款投放和信贷的不良率作为村级主职年终的考核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