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170 关于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建议
日期:2022-01-18 提案者:徐彤

调研情况:

通过近几年持续投入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结合展会、行业论坛、企业实地考察等形式,针对智能制造产业总体发展、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江苏省制造业类别全,既有国有大型制造企业,也有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既有航空航天、电力电子、工程机械等先进制造业,也有石化、钢铁、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各行业、各单位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基础和水平不尽相同,已经形成了一批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等标杆项目,两化融合加快推进,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发展迅速,细分行业中已有一批企业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企业综合实力、试点示范数量和平台影响力等方面尚有很大拓展空间,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不够、积极性不高,中小企业基础能力薄弱、危机感不足;存在把智能制造等同于自动化工厂、数字化工厂,仅使用智能设备进行“机器换人”的现象;关键制造技术及核心基础部件对外依存度高、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一批既能开发工业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系统,又熟悉细分行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研发、制造、集成的工程服务公司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调研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规划统筹性强、落地指导性弱。江苏省在“十三五”发布《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的基础上,2021年发布了《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规划具体描述了“是什么”,但在“怎么做”方面描述较少。一些地方都在积极布局,抢占未来制造业制高点,但不同地区和行业对智能制造的实现路径和政府角色定位认识不够明晰,非均衡、不协调现象较为突出。同时,现阶段的各类资金扶持模式效果欠佳,乘数效应与加速效应尚未显现,也并未能真正激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社会资本的持续跟进,体制机制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也明显滞后于智能制造发展的实践需求。

二是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亟待加强。江苏省智能制造发展侧重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原始创新匮乏。同时,控制系统、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薄弱,许多重要装备和制造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制造技术,特别是缺乏先进的传感器等基础部件,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高端工业软件等先进技术对外依赖度高。

具体建议:

江苏“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化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行动计划,为此,基于上述调研情况及问题分析,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分业施策、分类指导,推进政策服务精准化,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深度融入地标性产业集群打造是大势所趋。推动政策向先进制造业集群倾斜,特别是地标性产业集群倾斜,加强智能制造对地标性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因此,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总纲,分行业、分产业集群制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实施方案。支持航空航天装备、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等地标性产业集群作为拟定智能制造分行业实施方案的第一批行业,摸清集群智能制造现状,完善集群政策配套体系,推进智能制造园区、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区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的建设,加强智能制造对于产业集群打造的支撑作用,充分考虑区域间政策衔接与产业融合,统筹和引领区域智能制造一体化发展。

(二)持续完善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保障措施,支撑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装备制造、自动化、信息技术等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壮大提升智能制造供应商队伍,鼓励有实力的装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对中小型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以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采取“企业为主、政府资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扩大智能制造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公共创新平台规模,发挥公共创新平台的赋能增效作用,提供资料检索、科技咨询、技术转让、重大设备共享等综合服务,强化智能制造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增强智能工业整体研发创新能力。

三是重点支持面向工业行业应用需求的操作系统、智能硬件轻量级操作系统、智能成套装备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实时数据库和生产管控软件等的发展,加大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支持力度。

四是加大对智能制造技术创新、首台(套)技术装备研制、推广使用、创新创业等环节支持力度,尤其是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以及主导制定标准的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三)加快自主安全可控示范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见实效

围绕航空航天装备、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等重点行业在“十三五”建设的基础上,有侧重点的支持部分企业建设一批自主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并以现场会、推介会等形式对相关行业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应用,为跨行业、地区推广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