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155 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日期:2022-01-18 提案者: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层次,推进产教融合,着力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从加工制造为主升级到制造和服务并重,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高技能人才是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问题分析:

“十三五”以来,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行业、产业和岗位的高技能人才“招工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管理相对滞后。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由人社厅和教育厅两个部门负责,二元办学不利于统筹管理和资源有机整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师资招聘重学历轻技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合作层次浅、水平低。

二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结构失衡。首先数量上,到2020年底,我省高技能人才达455.1万人,计划到2021年底,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32%以上。但这与日本的40%,德国的50%还有很大差距;其次素质上,技能人才队伍仍以初、中级工为主体,技师以上技能人才数量稀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尤为紧缺;再次结构上,高技能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老龄化现象已凸显,人才培养存在断层风险。

三是高技能人才职业待遇有待提升。囿于旧的观念,部分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存在“待遇唯学历、干活要技能”的现象,高技能人才与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薪酬结构不合理,人才发展路径狭窄。

具体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产教资源

统筹整合教育和人社部门的职业教育职能,增加部门协同,制定统一的职业院校办学政策。坚持以产业为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地区产业人才需求,引导院校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如聚焦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养老护理等新兴行业特色人才培养。对部分急需稀缺专业人才,探索实施订单式精准培养,使地方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与区域发展布局相匹配。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多元化培养路径

进一步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创孵化器等机构的资源优势,充分“借智”“借力”,探索构建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服务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招生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材开发等,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效能,探索职业院校与科研院所在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共享等产、学、研、训领域合作,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三、加大人才激励,优化发展环境

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探索打破唯学历、轻技能的薪酬分配体系,逐步实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薪资待遇与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相适应,重奖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技能认定体系,扩大企业技能评价自主权,优化奖补方式,探索实行技能等级晋升与薪酬待遇挂钩的制度。打通高技能人才发展上升渠道,设立首席技师办公室,形成“一厂四师”的行政领导新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氛围。

四、深化职校教学改革,完善培养体系

拓宽职业院校教师引进渠道,吸引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入校任教,降低学历要求,提高技能要求。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职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研修、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作用。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力度做实工学交替,构建以技能提升为引领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提升实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