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的竞争压力的加大、社会交往的复杂、贫富差距拉大等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则是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往往因小事就自杀或损害别人的生命。
一次次悲剧的背后是未成年人抗挫折能力的缺失和对生命的漠视。近年来虽然省内各地区一直在探索生命教育工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还召开多次会议讨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但是目前省内的生命教育事业仍存在如下不足
问题分析:
1.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生命教育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当前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不够,互联网信息泛滥,各种不良信息日渐庞杂,社会上对于青少年的学习和心理疏导欠缺,对于社会上频繁出现的青少年漠视生命的问题则讳莫如深,甚至将问题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青少年自身上,以至于恶性循环,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日渐与社会疏离。
2.学校应对生命教育的举措不力。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过度聚焦于学生的升学率,在近几年的上级政策要求下,学校即使开设了一些生命教育内容,也仅限于一两场讲座,或形式性地发放一些手册之类,生命教育并未实质地纳入学校教育。
3.家庭应对生命教育的能力不足。现代社会给现代家庭带来不小的挑战,部分家长缺乏专业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规律认识不足,对青少年出现的厌学、叛逆等现象不能给予专业应对,导致父母子女关系紧张,甚至还有部分青少年父母常年在外,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最终酿成恶果。
具体建议:
1.各地教育部门尽快落实生命教育实施方案。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应成为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一环,各地应尽快按照《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推进落实实施方案,将生命教育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
2.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内容。青少年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社会中的价值失衡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与抉择。学校应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和能力,将生命教育浸润到各个学科教育中,并开设单独的生命教育课程,以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3.社会在倡导良好家风家教建设中融入生命教育。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明确要引导教师加强家校沟通,推进将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之间要畅通交流机制,加强家校沟通,唤醒孝心,在家风家教建设中融入生命教育,让青少年从小树立起对生命本身的敬畏、认识和关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保护。
总的来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家庭、学校、社会都要负起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责任,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并引导青少年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帮助青少年建构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防止他们做出极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