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225 关于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议
日期:2022-01-19 提案者:致公党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总达标率为14.24%,青少年有轻度抑郁的为17.2%,有重度抑郁的为7.4%。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正在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情绪、焦虑、厌学、自伤、自杀、网络成瘾现象比较普遍对华东某市辖区的调查表明,85%的家长对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认识不清、重视不够,78%的家长在发现孩子心理问题后普遍存在“病耻感,不愿意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甚至还有58%的家长认为心理问题是孩子在为逃避学习寻找借口,反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保障。据对东部地区某市调查,85%的学校没有心理学专业或有心理教师资格证的专职心理教师授课,而由其他学科老师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心理健康课有较大随意性,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被占课情况也屡见不鲜。

2、心理健康档案建设虎头蛇尾。各校没有统一的心理量表进行测试,85%以上的学校不具备专业的心理测量系统,也不设立档案。多数学校只是对学生入学第一年进行心理测试,且心理档案一般不随升学而进入新的学校,长期接受心理咨询学生的咨询转介工作容易出现断档。

3、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形同虚设。70%以上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安排个别心理咨询时间,反应了学校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使用主动性不强,利用率低。同时,各校几乎没有组建固定的校园危机干预团队,不能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对相关学生的专业、系统的危机干预工作。

4、专职心理教师专业提升受限。教师心理健康专业培训少、内容缺乏系统性及连贯性,专职心理教师专业提升渠道狭、机会少。不少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普遍从事大量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的工作,学校对心理教师的咨询督导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具体建议:

一要保障心理课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帮助学校配备心理学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暂停心理健康课。鼓励各校心理教师结合学校特点,创设科学化、系统化的心理课程体系,同时将抑郁症、焦虑症等心境障碍的教育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学常识教育。在完善心理咨询室硬件的基础上,必须确保学生每天有固定的个别心理咨询时间,安排心理教师值班。要举办更多系统性、连续性的心理专业培训,并不得给心理教师分配大量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的工作,分散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学和研究精力。

二要让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教育主管部门需对建立档案所需的专业量表进行统一规定。各学校需配备专业的心理测量软件,对在校的所有学生每学年进行一次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要装订成册,做到“一人一案”,并将学生心理档案包括咨询记录一并纳入学生档案中,待升学后,能向新校有效传达学生的既往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咨询转介工作。

三要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研究机构和教育服务平台。建立省级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研究中心,与既有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相连接。各校要由分管领导及心理教师、保卫人员、宣传人员等组成危机干预团队,并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和相应的工作指导,在青少年极端心理问题事件发生时,给予有效干预。各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可联合相关医院心理科及精神科,建立权威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

四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教育、妇联等部门的统筹协调和工作联动,发挥社区教育的参与作用,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教育格局。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通“新父母成长直播间”、加强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建立新父母成长工作坊、开展一个孩子的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