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220 关于推动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2-01-19 提案者:致公党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我省现代高新技术农业应用示范窗口的农业科技园区虽发展很快但从实现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度去看,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制约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园区存在效益不高甚至亏损的问题主要是园区虽采用了温室大棚太阳能等技术,但只注重展示,不问产出和效益。人才缺乏且科技含量低也是制约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江苏农业园区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地发展的对策,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问题分析:

1、园区展示功能强,开发产品雷同,有竞争力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少经济效益低

政府主办的园区围绕当地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新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和转化, 园区已成为区域农业新技术等研究、示范和技术辐射中心。如江苏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优质安全的有机农产品稻米、禽蛋及果蔬产品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和当地绿色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江苏各地的农业园区试验示范的大型连栋式温室无土基质栽培等成为重要抓手。但经济效益不高一些园区不计成本地引进先进设备和名贵品种, 只重视园区的展示功能, 不问投入产生的效益,只管生产,不问市场园区的经济效益很低。此外,园区缺少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 开发产品雷同,以致优势产业也难以做强做大, 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

2园区科技人员短缺, 科技含量不高生态链和产业链尚未形成良性循环。

把农业科技园区理解为钢架大棚种植蔬菜育苗基地或是养殖场是一些园区的主要发展形式虽然也聘请了专家作技术顾问, 但聘请只是形式,没有真正意识到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急需的设施栽培技术农特优品种栽培农产品加工转化等方面人才缺乏, 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多, 但吸收消化能力有限,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则更少, 缺乏科技竞优势此外,园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少园区虽然采用了温室大棚太阳能技术, 也注重了园区生态环境的绿化美化, 但是很少注重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如秸杆、畜禽粪便的利用和农产品进一步加工增殖等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远未形成,导致园区的整体经济效益不高, 生态社会效益不明显

3运行机制不灵活,缺乏创业精神

一些园区自建设起, 就是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虽然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但政府对园区的干预较多, 人事交叉, 责职不清, 大多数园区市场机制没有真正确立和运行, 导致园区发展目标不明确, 上项目凭领导主观意志拍板确定, 花重金盲目引进成套设备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留下一系列后遗症;园区在变化复杂的市场面前, 惨淡经营, 浪费了宝贵的土地和农业资金, 损坏农业科技园区高效益的声誉

具体建议:

1、创新运行机制, 提高园区经济效益

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面向市场, 政企分开, 看不见的手配置园区各类资产, 培养园区内生增长机制, 提高园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创新运行机制的关键是要明确园区各方面的角色定位:政府( 管委会)的职能是规划协调和管理, 要尽快从建园初期的直接建设和管理者向提供服务的角色转变, 把园区的资产交由企业经营, 规范监督园区企业经营行为, 保护农民利益企业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2完善优惠政策,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努力引进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 把园区的优势产业做强做大。

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支持农业园区的优惠政策, 改善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和人才使用环境, 大力吸引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入园落户, 使之成为园区优势产业开发经营的主体, 以把园区的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二要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和造就一批高素质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企业家以增强园区创新与开发的后劲。三要实行多元化投入战略, 拓宽园区投融资渠道一方面, 大力发展农业风险投资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主板和创业板市场,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科技开发, 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到园区投资创业另一方面, 园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政府前期搭建的平台园区特殊的优惠政策区位优势等条件, 像工业开发区一样花大力气招商引资此外,实施品牌战略, 以提高园区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3强化技术创新, 进一步完善园区的技术孵化和转化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园区发展的科技储备和辐射带动能力。

一要加强园区技术创新体系的产学研合作, 联合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建立开放式的硕士博士流动工作站, 不断推进源头创新, 为全面提升农业园区的竞争力源源不断地提供技术支撑。二要创新人才观念, 改革用人机制, 按照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原则, 认真做好人才资源的培养引进储备和使用工作,促进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在大力引进大型企业和高层次人才进园落户的同时, 加强园区的成果孵化和转化器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 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业园区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源头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的媒介, 以增强园区的科技储备及其对农民的辐射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