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217 关于促进我省海上风电产业科学健康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2-01-19 提案者:民进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海上风电是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我省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海上风电基地,风电装机并网规模占全国比重超60%,产值居全国第一,产业链齐全。科学健康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是我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现代绿色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问题分析:

当前发展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海上风电开发的产业规划布局亟待完善。目前的规划布局不够明晰,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多部门的管理职能衔接还存在堵点,节能、减碳、环保等政策如何与绿证挂钩,碳交易如何匹配用能权、节能量交易等,还面临政策协同。

二是核心技术卡脖子现象亟待打通。省内海上风电产业,多是基础制作企业,风机叶片及叶片碳纤维复合材料、发电机等关键部件较少,核心技术自主控制力不强,进口设备成本高昂,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技术堵点断点。

三是海上风电成本不降反升亟待关注。因退补政策影响,出现海上风电“抢装潮”,一台4.0MW(兆瓦)风机吊装费用从原来每台400万元涨到1000万元,设备制造厂家订单远超实际产能。此外因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海上风电发展面临前所未有压力。

四是海上风电消纳能力滞后成为掣肘。当前海上风电建设速度超出配套设施建设和电力消纳能力增长,并网规模超出电网外送能力,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与用电负荷呈逆向分布加剧消纳难度。

具体建议:

一、统筹海上风电产业布局,优化管理架构顶层设计。出台《江苏省海上风电产业管理条例》,明确海上风电产业管理标准,探索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建设海上集中送出直流换流站和集中送出海缆、陆上换流站/升压站的发展模式。细化各部门职能边界,完善协调机制,将海上风电项目纳入绿证交易范围,研究制定碳交易匹配用能权、节能量交易的配套政策。

二、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实施技术攻坚工程。鼓励企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构建有效的风电装备产业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性企业集群,鼓励依托各类省科技计划项目,围绕风电机组、叶片、吊装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产业前沿重点技术布局。积极支持申报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搭建江苏海上风电产业研究院、江苏海上风电产业园和海上风电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资源共享平台,加快区域创新资源集聚。

三、应对国家政策调整,及时出台省补政策。酌情参考广东、山东做法,出台我省海上风电接续补贴的可行性政策。完善绿色投资、财税金融政策,强化绿色价格管理。搭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和海上风电专项融资平台,推动海上风电项目长期贷款利率下降,专项用于相关科学研究、设备制造、资源勘查、项目开发等,引导生产要素集聚。

四、鼓励风电储能立项研发,破解风电消纳不稳定。推进“海上风电+储能”的运作机制,鼓励海上风电企业积极承担风电系统辅助调节和输送责任,优化苏北、苏中、苏南区域海上风电开发、消纳、输送、储能等环节系统设计。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统筹发电侧、电网侧、需求侧资源,探索海上风电开发、储能设施、可调节负荷等源网荷储高度整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在盐城、南通、连云港等地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园区,提升海上风电能源数字化水平,持续推进江苏海上风电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