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167 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建议
日期:2022-01-19 提案者:王连安

调研情况: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一直有尊老敬老的理念。“百善孝为先”体现了家庭中老年人的孝心与关爱,是中华传统人文道德的基础,也是中华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与优势之一。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与组成,居家养老模式也一直是中国数千年来最主要的传统养老方式。目前,随着江苏省老龄化、少子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与发展,随着信息电子服务、互联网+、大数据精准管理日益进入千家万户,随着科技发展与传统人文理念的逐步融合。尤其是近2年来,由于新冠疫情常态化对全社会在治理发展上带来的新问题、新探索。有必要对全社会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作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问题分析:

江苏省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也已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20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27岁,其中苏州市更是已达到81.56岁。全省60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超过23.32%。随着50后、60后开始逐步进入退休者的行列,全省老龄化社会较以往也有了一些新的特点。1、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涵盖绝大多数老年群体。2、大多数老年人均有丰富的知识阅历和社会工作经验,对养老服务保障有较高的需求。3、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大,父母退休后投靠子女的情况越来越多。4、大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契合了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但发展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建议:

针对此项工作,有以下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优化整合社区内的养老资源,提升社区养老能力。在社区治理体系上要更加突出关爱老年人的人性化、公益化特色。现在在各个社区已基本形成了网格化管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微信、行程码等手段已做到了上情下达顺畅,精准有因施治的效果。在2021年年中南京市、扬州市爆发的新冠疫情中对疫情防控、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中起到了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获得了很大成果。但针对老年人的网格化管理,应该做到更细致更加人性化。如21年下半年将苏康码的字体加大,简单的一个调整即调整即获得了很多老年朋友的好评。在日常管理中类似的情况很多。如可以加大对社区老人电子产品使用技能的学习指导,对社区内的公共绿地、健身设施等、增加长椅等、休息设施等。各级政府可以考虑针对老年人比例较高的社区,创建优质养老示范小区,引导相关工作开展。同时,这方面也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内老党员、老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参与社区治理,使社区服务更加和谐、管理更加有序。 

二、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传统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名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我们要认真领会总书记的指示,更好的将中医中药的传统优势融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中,让老年人群体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享受到优质中医药康养服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

1、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和养老信息之间的互通。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可以鼓励扶持相关企业建立相应完善的信息系统。通过云端技术对老人进行检测,个性化地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服务结合,更好发挥中医药预防大于治疗,温和施治、综合调理的优势。

2、大力宣传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可以与互联网+、大数据服务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等对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的有多年应用基础、,有广泛市场需求的中药类产品(包括药品、保健食品等)给予更多的正面报道。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妖魔化”中医中药的奥论异向给予纠偏,以提升民族自信、正本清源。

3、加大中医诊疗机构,中药房等进入社区的力度,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可以有计划性地组织对社区基层网格员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

4、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有资质的中医药领域相关企业,深入社区开展相关公益活动。

5、可以多组织一些老中医进社区活动。为中医药的社会文化氛围造势。在当前疫情环境下,要积极鼓励全社会发挥中医药抗疫的独特优势,发掘经典名方,提升中医中药的科技水平及应用范围。 

三、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严格地执行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又相继出台了“二孩”、“三孩”政策。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要积极鼓励子女与年长父母共同生活居住,这也是社会居家养老服务的理想模式。要积极引导鼓励江苏籍的大学生、毕业生、留学生回乡就业及创业。对于社区投奔子女的老人也要充分关心爱护,避免成为社会的盲点。要加快相关个人政务跨地区跨省通办政策落地的速度,同时可考虑出台政策对和老人同住的子女,在住房购买、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减轻社会化养老的压力,弘扬中华传统“以孝为先”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