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龙头企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龙头企业质态稳步提升、区域集聚格局逐步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产业带动和增值效应不断凸显。
问题分析:
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面临着一些棘手问题:一是综合实力不强,资产规模不大,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还不多,严重制约了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偏短,农产品深加工与转化率偏低,产品附加值、品牌知名度和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仍然不足;三是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的力度亟需加大。因风险高、可抵押物少、投资回收期长等,许多农业龙头企业面临贷款融资成本高的困境。四是现代化农产品品牌体系尚不完善,品牌营销力度不够,产品的推广形式单一,缺乏系统谋划。
具体建议:
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1、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体系。第一,积极引进现代经营模式,在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下,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更新管理理念,扩大战略视野,优化决策机制。第二,广泛建立现代管理层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聘请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参与企业事务管理。第三,对有影响力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服务顾问和属地常态对接制度,加强政府与企业信息互通和研讨交流,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及时转型升级。第四,成立农业龙头企业交流对接平台,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强化对接合作,取长补短,实现抱团发展。
2、注重品牌建设,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一是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根据我省各地农业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和地域文化特色,科学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稻米、弱筋小麦、畜禽、河蟹等优势产业,打造农业知名品牌。二是提升质量,凸显个性。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对接合作,探索推进科研载体、农业产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叠加创新成果的产学研合作格局。三是注重营销,多元研发。发展“农超对接”、“电商+品牌农业”新型营销模式,倒逼标准化,提升品牌化,增强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效应、社会带动效应和收益示范效应。
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给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积极发挥财政的配置职能,推动更多资金向农村流动,对资信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信贷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加强金融创新,完善金融资金支持体系。协调、鼓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根据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稳妥地从“信贷+担保”、“信贷+保险+财政补贴”等多维度进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一次授信、余额控制、随借随还、循环利用”的信贷服务,满足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
4、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关键。第一,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民培训机制,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和“定向培训”,有针对性地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第二,鼓励现有农业从业人员通过在职教育、培训进修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同时强化培训频率和强度,加快知识更新。第三,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从农业高等院校中择优录用一批专业对口优秀毕业生,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