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127 关于支持淮安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2-01-19 提案者:戚寿余

调研情况: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0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淮安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同年,淮安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淮安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

问题分析:

近年来,淮安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市第八次党代会将“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确立为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先后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淮安实施方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淮安行动方案》,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但因多方面原因,淮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面临重大制约:一是互联互通存在瓶颈。长三角区域交通建设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尤以淮安更为明显。如公路方面,高速公路网络不够完善,横向通道不足,部分国家级高速通道容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二级及以上公路在公路网中占比仅20%,较全省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一级公路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占比67%,落后于全省70%的平均水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均衡。长三角区域间呈现出“上海—苏南(浙北)—苏北(浙南)”的三级梯度差异,发展基础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发达地区资本、项目、人才等要素向苏北地区流动的意愿不强,招商引资成本较高,重大项目特别是引领性、带动性强的支撑性项目落地难度很大,不利于苏北地区尽快补齐发展短板,阻碍了长三角发展动能向西向北辐射,制约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

具体建议:

为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发展,加快淮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恳请给予淮安以下方面支持:

一是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铁路方面,支持推进宁淮城际铁路尽快全线开工建设,加快沂淮铁路前期工作,争取2022年实现开工,推进沿淮铁路、淮泰铁路规划研究;支持淮安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建设,研究推进南京到盱眙市域(郊)铁路等重点项目纳入区域“十四五”规划。航空方面,支持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支持淮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公路方面,加快推动盱眙至明光、金湖至宝应、淮安至滨海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十四五”开工建设。支持233国道、205国道城区段改线工程、环洪泽湖大道等项目建设。水运方面,推进盐河航道提级改造工程建设,支持淮安内河航运中心建设,将淮安港列为全国内河重要港口、打造内河集装箱枢纽港。支持提升淮安内河航运枢纽地位,依托淮安新港枢纽形成转运、仓储、服务、加工配送为一体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是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共建。支持建设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将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事项,支持昆山优势产能项目转移落地,合力打造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示范、江苏南北互惠合作新标杆、淮昆台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平台。重点支持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省级创新试点园区建设,批复园区正式管理机构,落户园区项目享受江北新区自由贸易区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淮安与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区城市联合共建科技园区、创新联盟,制定专门支持政策,探索“飞地经济”产业合作模式,推进区域间的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区域竞争优势提升。

三是支持深化区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密切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多方位合作交流,支持对接上海、南京等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高端资源,促进各类优质资源向我市集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与淮安市肿瘤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开展全方位紧密指导协作。支持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甲医院建设,引进省人医优质专科资源,进一步提升淮安专科专病能力水平。

四是支持南京都市圈整体纳入长三角中心区规划。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规划的都市圈,成员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南京都市圈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地理位置特殊,城市类型丰富,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提请支持将南京都市圈整体纳入长三角中心区,加快建设国家级跨省都市圈样板,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创新策源地、开放新门户和重要战略支点,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全国大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