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数字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等。先后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江苏省数字经济的发展路线和目标。但从目前我省数字化战略和发展路径看,侧重于技术、产品层面的战略布局较多,而在产业和经济结构层面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创新还不成熟。
问题分析:
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数字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由于发展时间短和缺少技术积累,基础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外依赖度较高的问题始终存在。
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一些工业企业对大数据技术掌握还有所欠缺,应用的深度还不够,比如,消费领域强于产业领域、软环境建设滞后于硬指标发展等。
三是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包容等问题。我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更多集中于技术层面和局部领域,更多依赖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消费市场的规模优势,而在产业层面和数字经济本质功能层面触及不深,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的巨大潜能和效率没有得到足够释放。
具体建议:
1.以人的需求作为融合的逻辑起点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从需求端出发整合消费信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和分类的初始标准,重新定义产业,重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基础、产业标准和产业体系。立足于数据产业发展的实践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切实需求统合数据标准,构建数据结构,打通全社会数据流通、交换的基础,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数据共享基础。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需要供给端的人才队伍的支撑,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既有行业背景又有数字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加快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和产业链创新。
2.以培育产业生态作为融合的核心抓手
产业是经济的核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须落脚在产业的深度融合上,把重点放在提升产业层面的经济功能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给产业发展逻辑、产业组织方式以及产业发展形态都带来结构性、颠覆性变化,使产业由原来的上下游、产供销的线性关系向立体、多维的网络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是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培育产业生态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路径,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践抓手。
3.以项目数据化作为融合的突破口
通过项目数据化,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一是项目协同化。项目以用户为导向进行数据化,项目与项目通过用户共享、流量共享、场景共享、数据共享实现协同,以此突破企业边界,实现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融合。二是企业平台化。推动企业向平台化转型,更多发挥赋能型孵化器、加速器的作用,以数据作为核心要素为各项目赋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企业成为赋能平台后,将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关系转变为相互连接、相互赋能的竞合关系,通过不断裂变,放大经济效能。
4.以前沿技术突破作为融合的持续动力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未来,数字经济将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阶段。我们要大力培育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优化供给体系、扩大内需市场,以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创新突破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