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642 关于破解社区充电之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
日期:2022-01-20 提案者:金云女

调研情况: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即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将被清洁能源和电能替代。作为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交通出行工具,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主力军的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和普遍共识,电动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同时也将迎来实现我国汽车领域从落实到领先、从追赶到领跑“弯道超车”的机遇期。2021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增加到295万辆,占当年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11.25%,与2020年相比增加178万辆,增长151.61%,呈井喷式高速增长态势。

江苏作为机动车保有量领先地区,从2018年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分别为99903辆、151899辆、227354辆、505101辆;2021年新增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3.9万辆,比2020年上升233.7%,无论是数量还是增幅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快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作为电动汽车必备的充电桩规划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公共区域充电桩数量少,排队时间长,收费标准高,维护不及时损坏率高等,另一方面社区小区居民建设充电桩,空间受限、流程繁琐、安全隐患、建桩时间长等,都形成了电动汽车车主“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困境。里程焦虑、充电困难成为制约电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充电桩受空间、价格等因素限制,车主们迫切需要建设社区小区充电桩,因此规划建设百姓“家门口”的充电桩成为新的民生问题。

问题分析:

现阶段,社区小区充电桩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是部分居住小区没有固定车位,无法安装充电桩。大部分老旧小区建设时未能配建机动车停车位,居民平时停车主要靠楼前楼后空地,没有专用固定停车场地,难以安装充电桩。

二是个人充电桩安装过多,线缆堆积,存在安全隐患。新建小区虽然按照国家建设规范,配建相应比例的专用停车位,但缺乏统一规划,点位分散,线缆裸露凌乱堆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充电期间一旦着火,施救困难,容易“火烧连营”。

三是小区供电容量不足,满足不了大量充电桩的安装需求。电动汽车作为新兴事物,无论是新小区,还是老旧小区都没有考虑到与其适配性,供电设施没有预留充电桩使用容量,大量安装充电桩占用小区供电容量,无法保障小区生活用电,阻断充电桩“安装之路”。

具体建议:

相关专家预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有望突破600万辆,解决充电问题,既是促进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也是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为此,建议从城市规划、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等方面进行系统思维、统筹考虑,有序有效解决社区充电桩建设问题:

一是提前谋划,将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规划。提前研判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将充电桩纳入城市规划,对新建小区提出充电桩配建标准和具体指标,引导开发企业建设一定比例充电车位,并提前预留供电余量,从源头改变充电桩建设难题。

二是因地制宜,对现有居民小区进行适电化改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小区设施整修、停车位增设等,因地制宜增建小区充电桩。

三是统筹协调,规范管理社区小区充电桩。坚持建管并重,将社区充电桩纳入物业、消防、安全监管范围,相关部门要尽快明确管理责任、内容、标准等,落实日常监管,保障群众安全充电。

四是推进充电桩建设城乡一体化、维保智慧化,为新能源汽车良性发展“铺路架桥”。统筹推进充电桩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充电桩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内容,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和乡镇同步发展、同步推进。加大智慧化充电桩研发建设力度,开发充电桩的自我检测维护、车辆电池检测和保护等功能,以智慧化提升用车感受和安全环境,促进电动车快速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