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607 关于推进我省直播电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2-01-20 提案者:钱晴

调研情况:

自2020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和新经济模式的推动,直播电商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未来,随着5G、6G网络的普及,可以预见,直播电商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9年以来,江苏直播电商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直播电商成为商贸流通企业加快数字化应用升级的重要渠道。截至目前,江苏各地共建设直播基地以及直播主题园区、楼宇超过200家。截至2021年11月,江苏省带货主播数总计达3.2万个,位居全国第3位。2021年1-11月,江苏省直播493.8万场,同比增长125.4%;吸引消费者观看448亿人次,同比增长637.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和金银珠宝直播场次数最多,占全省实物行业直播场次数比重分别为24.8%、22.2%和8.0%。江苏的品牌直播发展很迅速,比如海澜之家、红豆等企业。江苏依托产业带开展直播,在全国范围内很有名气,比如连云港赣榆海鲜直播基地,与抖音、快手等平台合作,东海水晶产业基地不仅仅是卖全国,还开拓了国际市场,开展了跨境的直播销售。

问题分析:

1、直播电商人才良莠不齐。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产业门类齐全,产品丰富,直播电商人才需求量大。当前,江苏头部主播均是草根创业,从微商或博主转型直播,以产品直播为主,社会化直播人才培育尚在完善中。直播人才技能水平不平衡,亟待提升。企业在直播业务发展中,缺乏主播支撑,严重依赖于浙江MCN机构和主播。

2、直播基地面临发展瓶颈。直播基地大致可以分为产业带模式、MCN模式和传统产业园模式三种。江苏已建成一批设施完备的直播电商基地,以产业园模式为主。很多直播基地主要建设在城市或园区内,而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大部分位于县域,一定程度上存在产销脱节,直播基地的选品、供应存在困扰,直播基地发展比较慢。而且基地内MCN机构招引培育困难,引进MCN机构业务发展不畅,本地化主播团队组建难,未能对地方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政策红利过后留存困难。

3、直播供销合作不畅。直播商品尚未形成有效供给和销售,一方面MCN机构、主播选品困难,另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直播带货,扩大渠道,减轻疫情影响。供应链企业缺乏有效引导,供应适销对路的网红产品,造成合作受阻。

4、直播行业有待规范。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行业,直播电商参与的主体多,参与主体的身份不好定位,再加上监管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导致监管难和消费者维权难。其次,市场规则不透明,MCN、主播带货规范尚未建立,产品品控、带货佣金、职业行为等随意性大,缺乏行业标准。2021年头部主播薇娅因偷逃税被罚13.41亿元。巨额的罚款掀开了带货主播的暴利面纱,对整个直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具体建议:

1、立足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升主播专业能力。一是提高现有主播的专业能力。建立职业培训系统,对主播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主播专业能力,让其从产品的介绍到与消费者的互动等,都要有规范的言行,能够对产品进行全面系统地介绍。一些“网红”转型做主播前,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不仅学习产品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其责任意识。二是从源头提高主播队伍的质量。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在职业院校开设主播培训课程,通过专业的培训指导,培养专业的主播人才。

2、利用数字技术和自身优势,促进直播基地升级。针对江苏目前较为普遍的产业园出租模式,建议直播基地在5G技术背景的推动下,进行硬件升级,提升直播场景丰富性、优质性。让直播不局限于主播固定在镜头前解说,成为电视购物的翻版,而是变直播“间”为直播“场”,持续提升直播、购物场景的直观度与丰富性。其次,建议直播基地结合地域特色和固有优势,寻求转型和自我升级,变“产业园出租”为“产业园”模式,将单一的电商直播产业园打造成综合性直播服务平台,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专业服务度,激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全方位融合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直播供销渠道。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更加注重长期主义和价值的体现。直播电商与上游生产商的合作将更加长效密切,与产业链的互动将更加深度。建议直播电商平台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主动积极的优化管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全方位协调和统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深入上游生产端寻找突破口,逐步达成店铺、商家和主播一体的供应链模式,满足消费者对商品质量、价格、物流速度的需求,形成“直播平台+MCN+商家+供应链”融合发展的直播电商生态。

4、明确主体责任和监管义务,规范直播行业发展。一是明确直播平台主体责任。建议各电商平台以及主播、零售电商等参与主体制定一个行业遵守的公约,参与直播电商的各个主体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外,还要遵守公约。建议由直播平台直接向网络主播支付报酬,掌握网络主播账户和收支情况,管控好账户并禁止支付报酬不开票等偷税行为,甚至可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督促协助平台主播依法依规办理纳税申报。强化行业自律,逐步形成行业惩戒措施和机制,促进直播行业未来的健康稳定发展。二是加强监管部门间的合作。直播电商涉及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工商等监管部门,这些监管部门之间如果职责划分不明,会出现重复 执法、无人监管的现象。因此,要根据直播电商发展的趋势,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建立统一的执法标准,对直播电商进行有效监管,规范其行为。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智媒时代的到来,直播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面对新时代新形势,直播电商既要抓住机遇,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要保持理性,未雨绸缪,防范风险,时刻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直播电商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推动直播带货沿着健康的路径持续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