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587 关于加快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2-01-20 提案者:高健等2人

调研情况: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同时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要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碳纤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战略材料,是航空航天、新能源、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原材料,由于其特殊性,国外长期对我国实施技术禁运和出口管制。加快推进碳纤维产业发展对于打破新材料关键领域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江苏作为我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的重要基地,是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发展大省,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一批卓越产业链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并明确将碳纤维产业列入着力培育的5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关键技术实现突破。近年来,国内碳纤维领域实现了T800级及以上碳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开发,T800碳纤维千吨级稳定生产,重点开发了T1000、M40以及更高级别碳纤维,并开展关键战略领域的应用。江苏碳纤维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在原丝聚合、凝固成型、材料复合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国内领先地位,其中中复神鹰在国内率先实现干喷湿纺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自主化,建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系统掌握千吨级碳纤维生产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当前,我国碳纤维行业已逐渐步入良性发展阶段,2019年产量突破万吨,应用总量达到3.8万吨;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碳纤维行业逆势上扬,产量达到1.8万吨,应用总量达到4.8万吨,实现产销双增长。同时,受“双碳”政策影响,风电、光伏、氢能等领域发展迅速,碳纤维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十方广阔。按照近年来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增长态势,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将保持15%以上速度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10万吨左右。

三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国内碳纤维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碳纤维及应用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在国内初步形成以江苏、山东和吉林等地为主的碳纤维产业聚集地。当前国内碳纤维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20年底以来广东、浙江、上海等地陆续上马或开工碳纤维项目近20项,全国掀起新一轮碳纤维产业建设热潮。

问题分析: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布局缺乏规划。受到当前市场的刺激,全国各地纷纷新上碳纤维项目,抢占碳纤维市场。但涌入碳纤维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在关键技术上没有优势,生产线运行及产品质量有待验证,极易出现“有产能,无产量”的现象。此外,如果项目落户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不完善,项目做大做强的可能性较小,很容易被淘汰,造成资源浪费。

二是缺少配套支持政策。碳纤维虽然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卡脖子”行业,但也是高能耗行业。由于此类项目的能耗指标需求量较大,随着国家“双控”政策的深入推进,很多能够引领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自主可控的重大项目,将因无能耗空间而无法落地。

具体建议:

三、相关建议

一是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建议重点支持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技术水平领先的地区新建碳纤维项目,防范产业无序发展,加快形成碳纤维产业集群。目前,连云港市建有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集聚碳纤维生产龙头企业中复神鹰,上游原材料丙烯腈供应企业斯尔邦石化,以及中复连众、中复碳芯等众多下游应用企业,还拥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和全球总装机容量第一大的田湾核电站;在原料供给、电力供应、服务配套等各方面拥有多重优势,是布局碳纤维产业的理想承载区。

二是实施专项政策扶持。碳纤维项目能耗需求量大,在一个地级市范围内难以平衡。为大力支持碳纤维产业发展,建议省级以上层面充分考虑产业特点,在新增能耗指标方面给予碳纤维项目政策倾斜支持或专项支持,在国家或省级层面统筹平衡,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大力实施重点领域节能技术改造工程,深挖节能潜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碳纤维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