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医药产业是泰州的“第一产业”,是泰州在省内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国家部委的关心支持下,泰州医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省委、省政府对此寄予厚望、赋予重任。例如,省委要求泰州担负起“打造中部崛起的产业增长极”这一重大使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等系列部署;省政府《关于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21〕59号)对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布局进行了优化,并明确提出“支持泰州市充分发挥部省共建机制效应,开展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建设新型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国家新兴产业集聚区”。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2021年泰州市委、市政府再次作出“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打造全国领先的地标产业”的决策部署,强调中国医药城就是泰州,泰州就是中国医药城,奋力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问题分析:
在看到泰州医药产业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存在的不足与薄弱环节,有的亟待省有关方面予以更多支持。例如,每季度召开的部省共建中国医药城联络员会议还需得到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重视与支持;泰州本地高校院所资源匮乏,对医药产业的支撑、承载、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影响科创资源集聚等。
具体建议:
为做大做强医药这个泰州“第一产业”,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医药发展多作贡献,提3点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中国医药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泰州市委已经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在全市层面统筹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发展。建议省级层面也能建立相应机制,给予大力支持:一是省委、省政府牵头成立支持建设中国医药城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省领导(常委或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高位协调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需省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二是省委、省政府优化部省共建机制。2010年2月省部共建中国医药城机制建立以来,每年召开一次由省政府领导、国家部委、泰州市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同时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泰州医药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和国家四部委联络员参加的联络员会议。由于联络员会议缺少省级对口部门参加,在沟通协调政策上争、事项解决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建议由省委、省政府一名分管副秘书长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部省共建联络员会议,邀请省科技厅、卫健委、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一名分管领导作为联络员,协调落实部省共建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事项。
2.支持中国医药城争创国家级疫苗产业创新中心。近年来,中国医药城疫苗产业发展迅猛,集聚了10家人用疫苗企业、4家动物疫苗企业,拥有各类疫苗产品近50个,已有5家人用疫苗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占全省的5/9、全国的1/9。无论是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数还是产品数,都是全国园区集聚度最高。中国医药城疫苗工程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省内唯一的疫苗成果转化基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复星疫苗为代表的多个疫苗已在中国医药城开展临床试验。2021年1月,中国医药城获批“江苏省疫苗产业创新中心”。当前,泰州正在整合北京大学、ICGEB等科创资源,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规划建设国家级疫苗产业创新中心。建议省委、省政府予以支持,助力泰州中国医药城争创国家级疫苗产业创新中心。
3.支持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向中国医药城集聚。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创新资源集聚、公共平台布局等方面给予中国医药城倾斜和支持。比如,借鉴湖北省在东湖高新区建立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模式,由省委、省政府牵头,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医药领域优势学科,在中国医药城建立泰州生物医药研究院,加快集聚海内外生物医药高端人才,推进我省生物医药应用研究开发,提升生物医药公共平台服务水平,加速各类生物医药成果转化进程,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