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黄河故道全长738公里,西起河南省兰考东坝头,于我省滨海县套子口入海,其主体在苏北境内,流经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市 14 个县(市、区),全长496公里,约占故道总长度的三分之二,涉及人口约460万。历史上,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因黄河多次改道侵袭,灾害频繁导致沿线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滞后,是全省发展“洼地”和“贫困带”。解放后,尤其是“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省政府关于加快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3〕109号)、《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推动故道沿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条件明显改善,但城乡差距较大、基础建设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沿线地区发展。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加快推进黄河故道沿线开发,将故道沿线打造成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有利于推动沿线居民跟上全省共同富裕步伐,有利于推动苏北跨越赶超发展,有利于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
问题分析: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河故道沿线各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宿迁为例,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工程,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完成总体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累计启动8大类19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89.9亿元,截至2021年底已竣工项目128个,完成投资214.6亿元,同步推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建立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等6项机制改革试验,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但由于各地区规划不一,投入强度不均,建设标准不高,城乡差别依然较大,特别是故道近岸的农村地区受历史、区位、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发展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基础设施标准不高,城乡面貌差距依然较大。黄河故道区域自然基础条件较差,土地贫瘠,灌排设施年久失修,“地上悬河”自流灌溉功能没有发挥,排涝功能弱化。与周边水系连通度不高,水体无法及时更新,水质不稳定。河道整治、道路交通、农田改造、污染治理、生态提升等条线工作规划目标不同,没有形成系统治理、综合整治,整体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特别是公路网密度110.7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1.6%,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二是城乡产业融合度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未建立。区域内产业布局碎片化,规模小,处于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偏低,产业链条短;利益联结松散,合作方式单一,传统的单一种养模式居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多、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一产比重高,二三产带动力不强,产业融合度不高。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配置不均衡,优质资源仍然向城市单向集中,以城带乡良性互动格局尚未形成。
三是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存在,新型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区域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影响着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农民虽然进城入镇,但尚未平等享受与城镇人口相同的社会福利待遇,处于“半城镇化”状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城镇化水平低、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扭转,与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具体建议:
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选择有一定条件基础的县(市、区)设立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因此,建议支持黄河故道沿线建设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并优选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作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试验区重点突破带动示范带建设整体提升。
一是统筹城乡河湖整治,将黄河故道打造成生态水美的示范带。实施水系疏浚沟通,串联沿线河流湖泊,实施多级补水,为沿线河道配置水资源,形成覆盖城乡、充满活力的水生态循环网。实施全线控源截污,杜绝污水直排入河,改善故道水质。开展沿岸绿廊建设,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恢复净水功能。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将黄河故道打造成绿色经济的示范带。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沿线绿色蔬菜、高效林果、生态渔业等特色农业,推进农牧渔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加快区域内各类国家、省级开发区、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以工农互补、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产业集群。
三是统筹城乡景观建设,将黄河故道打造成农旅融合的示范带。深度挖掘故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龙头景点。依托观赏农田、名优瓜果园、湿地风光区等自然景观,利用水乡圩区、大地景观等极富“乡愁”元素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民俗体验,形成与城市景观互为补充的田园风貌、农旅景观全域旅游观光带。
四是统筹城乡综合治理,将黄河故道打造成美丽宜居的示范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区域内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护,形成合理的城、镇、村建设格局;结合农房改善和环境综合整治、公共空间治理,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水美田美乡村、生态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将故道沿线乡村打造成为水美、田美、景美、村庄美的新时代美丽田园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