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成立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旨在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事业科学发展。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2020年8月,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相较于2019年同期,2020年上半年全国青少年儿童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学生增加了8.2%,高中学生增加了3.8%,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上升幅度最明显,专业人士认为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普“涨”或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各校大规模开展“云端”教学有密切关系。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调研发现,过度借助电子白板教学对青少年儿童的视力影响也不可估量,数据显示,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早在“十二五”期间,电子白板在全国教室普及率就接近了60%,“十三五”末即2020年,电子白板在教室的普及率已经超过95%,电子白板虽然在避免粉尘对师生健康的侵害方面作用积极,但对青少年儿童的视力影响不可忽视。
问题分析:
一是观看距离太近伤眼。近年来学校用的电子白板尺寸越来越大,而教室面积和学生人数恒定,实际上学生与电子屏的距离有“拉近”的倾向,以“70寸屏幕,1080p(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ning)像素”电子白板为例,最佳观看距离应该是2.2~4.2米,但实际上一些教室前排的学生与电子白板的距离小于这一距离,长此以往,前排学生的视力容易受到损伤,引发近视。
二是课堂教学时间过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手册》(2019年),明确学校使用电子产品的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但实际情况是,几乎每一科的教师都用电子白板上课、评讲作业和试卷,据调查:小学生面对屏幕的时间几乎达到4个小时,中学生更是达到5~7个小时,如中小学生长时间视力疲劳,会导致近视度数越来越高。
三是屏幕光线损伤视力。与传统黑板相比,电子屏采用交流电供电,因此刷新过程中会造成闪烁,闪烁能量越大,人眼越容易疲劳。当孩子盯着电子白板学习时,眼睛不停地捕捉屏幕光影,会使眼睛感到非常疲劳,并容易引发干眼症,加深近视;再如市面上众多的电子白板显示屏的背光源都是采用白色LED灯,发出的短波蓝光,其能量比其他光强60%以上,能直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黄斑部,对视力的下降和损伤都是不可逆的。此外,一些电子白板制造商为了追求更好的亮度、对比度、画面的清晰度,防眩防反光效果做得不太明显,导致可识角度很差,直接影响教室后排和两侧的学生视力。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目标之一是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从2020年全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看要实现这一目标尚的较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重要指示精神。
具体意见:
一是要合理配置智能教学设施。建议教育管理部门要和卫生健康、工信部门等加强调研,出台教育信息化时代基础教育阶段教室智能教学设施的配置标准,如加大智能讲台、光能黑板、教室健康光源投入和使用等,确保智能教学设施既能满足日益提高的教学需求,又能保障包括视力在内的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二是要减少课堂电子产品使用。建议教育管理部门要组织中小学课程教学专家学者论证课堂信息化教学时长的合理时间和学科,兼顾考虑当前中小学学生往往“线上”“线下”密集型学习的现状,如降低语文、外语、政治、历史等学科课堂PPT的使用,数、理、化等学科非必要不使用电子教学,提高课堂教师教学板书的比重,将课堂电子产品使用控制在合理的时长范围内,有效防治青少年儿童近视。
三是要加强电子白板市场监管。近年来,电子白板发展前景广阔,市场上电子白板质量良莠不齐,对此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电子白板产品的监督,防范不合格的电子白板流入中小学课堂;同时,建议各地要建立教学设施的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明确采购标准和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教学设施满足青少年身体健康要求。
四是要多方联动降低近视发生。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需要学校、家长联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学校要将近视防治融入日常教学实践、贯穿健康教学之中,引导青少年儿童养成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将学校防治学生近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促进学校近视防治的有效性;教育管理部门还要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动,定期组织疾控、眼科等专家进校园,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上好“护眼专业课”,专业指导家、校防治近视,降低防治近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