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格局、世界经济重心、全球化进程、全球治理力量、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等全方位都面临巨变。
在科技方面,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以新能源快速发展为标志的产业革命浪潮,带来了产业、技术、商业模式、合作生态的巨变;全球竞争加剧,同时也为中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技术、产业的差异化突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从历史上看,每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都会带来全球发展格局之变。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出现也催生了很多新产业,这个变化是很长时期以来没有过的。
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世界之变,面对新型大国的逐渐崛起,部分西方国家对开始围追堵截,试图逆全球化,很有可能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我国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机遇和挑战并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西方或者其他国家的逆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怎么应对?重要的是沉着冷静,化危为机,让中国取得更好的发展。政府应当做好应对目前国际形势的准备,需要更加有为,必须大力发展国际教育、提升人才水平,这是打赢这场艰难的战斗的关键所在。
问题分析:
(一)逆全球化趋势
美国不久前召开了“民主峰会”,旨在收紧对外政策。这是一起与以往的全球化进程发生明显断裂的事件。 “民主峰会”要构造一个彼此区隔、相互芥蒂的世界,而不是全球化所需要的打破篱笆、增进往来的世界。这恐怕会成为未来较长时间内的一种“常态”,也标志着当今时代的特征已发生范式性变革。去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发生发展,也加剧了全球不同空间的隔阂,阻碍着全球化回归正常轨道。
(二)科技成为各国的发展重心
目前,移动互联的无限可能、全球化的经济生态、数字化后的智能化未来,加上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条件,使得发展中国家也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科技和高素质战略人才将会成为国家之间抢夺的征战的重点。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发表讲话称,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需要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大背景下进行系统谋划,使各支力量各就其位、统筹联动主要是在学科领域、任务实施、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加强统筹,协同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以及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队作用,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这意味着高等院校将成为主战场,教育部门应当发布相应政策支持科技人才发展。
(三)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不足
历史上江苏省是一个崇文重教的省份。如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水平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对应的,教育的交流和开放程度仍然不够,和国外顶尖高校的合作高校不多,许多大学生的国际思维和战略眼光受限,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的知识,在继往开来的时代,教育是重中之重,而教育的对外开放是发展教育、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手段。
政府应该通过累积的教育领域的优势,加强与国际名校的团结协作,有利于推动国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国家之间,相互了解才能相互尊重。既可以学习海外的一些优秀文化,取长补短,也可以传播中华文化和中文教育,为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具体建议:
2021年12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就社会质疑名校学生出国深造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强调“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我国多年来奉行的留学政策,即使是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要一以贯之地实行。在当前的时代关口,我国应当实现更加全面的开放,教育的开放要成为我们全面开放的排头兵,所以我们要打造教育开放的格局,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和人才的国际素质。
(一)国际化办学
提倡更加开放的国际化办学,政府应当更加支持国际化办学。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的日益强大,国际化学校成为家庭多元化选择的补充。尤其是一批海归人才回国,很多的国际化学校为其子女提供了优质的教育,通过实施多元化、国际化、精致化等措施,成为了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个性化教育的美好追求。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懂得中国。做国际化学校,有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家建设人才,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这是国家倡导的,也是积极推进的。目前在双减政策下,对国际化办学和相应的教育机构进行持续的打压和设置障碍,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目前的教育水平,也会阻碍到国际教育的发展。
(一)引进国外高校在中办学
引进更多的国外高校在中国办学,以“高端职业教育”作为引领,引入国外的优质成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江苏省目前的产业发展情况,既可以实践促进双方学生的交流交换,带来新的创新技术交流,更有利于促进新型产业的孵化等等。
虽然江苏高校总数位居全国第一,211高校、双一流高校总数也位居全国第二,但还不够。因为江苏高校主要聚集在南京,对于苏南、苏中、苏北的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还远远不够,所以在大力支持本地大学的同时,也应当广泛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
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提出了鼓励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想法。鼓励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鼓励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大力度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课程及优秀教材,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体制机制,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发展。我们期望在每个重要的城市,都需要有相应国际化的办学机构。
(三)多举行国内外学生交流与交换活动
更加开放地举行相应的文化交流活动,使得国内的学生和国外的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交换。过去我们的交流和交换很多是通过实体的学校来完成,现在实体学校在疫情下,对来交换的大学生、国外的学生、我国出去的学生都有所约束,诸多不便。同时人员的流动区域缩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推出更加灵活的交流举措,包括学校之间的在线交流活动,学分互认等措施,教育部门应当积极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