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789 关于加强网络媒介综合治理,有效把控舆论阵地的建议
日期:2022-01-21 提案者:汤国安

调研情况:

经过研究课题调研

问题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统商业的转型,尤其在资本、娱乐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后,饭圈文化问题层出不穷,青少年对偶像盲目的崇拜和追捧的状况令人担忧。《2020年中国粉丝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在追星人群中,近七成的“00后”都认为自己属于“追星族”,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参与追星。“00后”“10后”作为受互联网影响最深的“网生代”,他们身上所呈现的粉丝低龄化与职业化特点的日趋明显。同时,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对偶像的情感可能会被过度商业化利用,在盲目迎合消费狂潮的过程中成为粉丝经济中被收割的“工具”。因此,青少年过度偶像崇拜是一个亟需被关注的系统性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驱动与合谋,警惕商业利用

粉丝与偶像的关系本应是良性互动、互相成长的关系但资本与部分偶像平台将粉丝文化“异化”为流量至上的纯商业行为,造成粉丝价值观与消费观的扭曲。例如今年5月,某综艺节目被爆出粉丝疯狂倒奶打投应援事件,其背后是资本逻辑驱动下粉丝的非常规、非理性举动,是商家和平台只顾销量与流量,罔顾法律和社会责任的表现。而我们更应警惕这类现象背后,是数条过度消费打投、非理性应援、买号刷数据榜单、请水军刷评论等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更是青少年三观的误导和侵蚀,需要引起警惕。

2.从追星族到饭圈,凸显行为失范

饭圈是粉丝圈子的简称,从过去自发组织的追星变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在互联网时代,高度互动性、情感性的“饭圈”则是粉丝商业经济下的重要组成。虽然疫情期间一些饭圈组织的救援活动得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可,但绝大部分饭圈乱象频发,其所导致的负面问题不容小觑。

其一,在高密度追星过程中,不少青少年成为了偶像打榜冲名次的“数据劳工”,很容易造成社交媒体成瘾,影响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其二,在饭圈的高度排他性氛围中,极易爆发群体性的网络暴力行为,甚至从语言暴力延伸至人身攻击,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最后,从购买专辑与代言商品到进行微博“打投”再到集资应援,节衣缩食、一掷千金支持偶像的青少年则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多名学生落入追星陷阱被骗”“少女追星被骗14万”等新闻层出不穷。

3.饭圈群体受困于“信息茧房”,情绪极化明显

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本应全面、多角度地接受各类知识并深入思考,而深受饭圈文化影响的青少年们却被困在偶像的“好评孤岛”上,不断陷入窄化的“信息茧房”中。时间越长,他们获取的信息内容就越单一,相似的观点与情绪也更易聚集,从而造成“群体极化”。这些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对在公共空间表达的限度并不清楚,为了维护自己偶像,极易出现违反社会规则的过激言论,在群体情感的累积、刺激下最终演变为群体极化负面情绪的宣泄与爆发,甚至做出非理智的甚至极端的行为。

具体建议:

面对青少年粉丝群体,简单粗暴的“一封了之”往往适得其反。在对青少年的引导中应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为起点,综合家庭、学校、社会多重合力,引导青少年粉丝健康、理智地学习真偶像,树立主流价值观:

1.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合力

在引导中,要帮助青少年粉丝群体积极提升媒介素养,分清虚拟和现实,正确追星、合理追星,合理规范媒介使用和媒介信息生产。追星并不可怕,单纯的“围追堵截”只能事倍功半。事实上,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同龄人的陪伴,学习压力大,渴望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因而网络上的虚拟空间诸如饭圈就成为了他们情感寄托与娱乐消费的主要场所。父母应尊重青少年在媒介使用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超越单纯自上而下的说教模式,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面临的问题,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成为青少年科学、健康使用媒介的助力者。学校与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打造媒介素养融合课程、开展媒介实践活动、延请名师讲座,联合主流媒体与社交平台以多种渠道参与到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育中。

2.守住青少年舆论阵地,实现“破圈”传播

媒体应主动担负起对青少年群体的引导责任。机构媒体应避免过度商业化,避免在资本的搅动下助推“粉丝经济”的消费文化、让青少年陷入价值观迷茫的困境。在有关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内容处理中,要有“社会把关人”的责任担当,对涉及青少年价值引导、消费引导的领域审慎处理,守住青少年的舆论阵地。要想在青少年群体中积极“破圈”,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要努力在内容生产上和青少年的圈层产生情感共振,用技术手段与话语策略让主流的声音传播出去,引导青少年学习和欣赏向上向善的文艺作品,拒绝“唯流量”“唯颜值”等错误的价值导向。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加强综合治理,做好公益传播

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营造清朗的青少年网络文化环境,网络文化空间尤其是青少年网络游戏社区、网络社群的治理与监督必不可少。中央网信办在2020年、2021年接连发起“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可以说整化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不仅政府与媒体要有作为,网络平台企业自身也要切实承担起社会与文化责任,通过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监测手段,对不良网络文化现象进行监督和控制,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清朗网络文化空间。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大公益传播的投入力度,充分展现科学的魅力、科学家的饱满人格及对国家的重要性,唤起青少年对于科学的敬仰及对科学家的热爱和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