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中国的抗议成就令世界瞩目,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也逐渐走上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正常轨道,全世界经济体中,只有中国经济保持正增长,这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党政部门和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做出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两年多来,各地疫情形势起起伏伏,人民群众也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疫情防控也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在抗疫已经2年,西安爆发疫情后发生的几件事情令人感到遗憾、非常痛心。笔者于12月26至29日到河南洛阳出差,于2022年1月1日早收到雨花台区防疫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从大数据统计了解笔者曾去过洛阳,需要集中隔离。接到这一通知甚感紧张,这将影响后续工作,原本计划1月3至6日计划赴长春出差, 遂立即联系所在的红山社区街道主任,详细汇报了接到电话的情况以及洛阳行程,社区主任表示,进一步了解情况,做出判断。随后不久,电话反馈,根据我的行程,没有去过洛阳中高风险地区,建议我连续两日做核酸检查,如果正常将不影响后面行程。我按社区主任要求,最后顺利出差完成了正常工作。在长春期间也了解了与我同往洛阳出差的其他省市同仁,重庆的回到重庆后,健康码和行程码变为黄色,未能出行;江西南昌的回昌后未收到任何通知,健康码和行程码也没有任何异样。从这一事件可看出,重庆的防疫处置方法过度了,江西南昌的处置方法不到位,南京的工作方法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处置得当。近日传过来上海的消息,1月13日,上海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随后,确诊病例的工作地被列为中风险地区,然而这个中风险地区只是一家奶茶店,面积仅20余平方米,上海疫情防控的颗粒度,已经到了以平米为单位,旁边的理发店、打印店、早餐摊,还是低风险地区,照常营业,不受影响。这个全世界最小的疫区说明,正是这种精准度,让上海的小商户们,都被尽可能地保护,不因疫情波动而濒临绝境,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民众,善待底层。再说2021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发现病例,但仅仅2天,上海就宣布疫情已经控制住,街市依然热闹。起初好多大V迫不及待跳出说上海神话终于破灭,但结果让一众大V们哑口无言。而西安发生的事件则成了西方反华势力抨击、抹黑中国制度的炮弹。
问题分析:
南京暴发疫情后,钟南山曾说不担心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倒是担心像扬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反映了对社会治理水平的判断和期待。对比这些城市,暴露出很多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范体系不健全。尽管新中国成立已经72年,但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整体已经取得巨大发展进步,但快速的发展使得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产生很多新的问题,社会治理像很多其他问题一样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缺乏规范标准。
二是沟通协调不畅通。体系、地区、部门、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信息传输有的不及时、有的不到位、有的变形走样,执行时已发生很大偏差,在传达指令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层层加码,越往基层负担越重,基层苦不堪言,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问题。
三是工作能力待提升。提升工作能力是任何一个工作领域永远的课题和努力方向,在社会治理方面体现的是治理能力不足,干部、工作人员具备的统筹协调、改革创新,引导自治、组织动员、依法管理等能力还存在短板和差距。
四是形式主义难杜绝。现在过多采用会议传达、文件传达,缺乏调查研究、现场指导,有的调研只是形式和过场,没有真正把上级指示精神的内涵要义深入人心,解决问题只是简单的检查、执法,不提出或提不出解决的办法,落到实处就是简单粗暴。
五是数据信息未用好。中国人口众多,数据信息量庞大,一些西方国家对此非常羡慕。我们对于不同体系的数据链还没有完全打通做到交流通畅,对于手中握有的海量数据还不能做到充分地分析和利用,让这些数据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方向,我们应从2年多的抗疫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具体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工作调查研究,对在治理过程中已取得成绩、得到肯定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一定的模式进行推广,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而成为政策、规范、法律,建立起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平战结合体系。
二是坚决纠正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刀刃向内,查找问题、剖析原因,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群众解难、为基层解困。
三是努力提升工作的精准度。上海之所以能做到“陶瓷店里抓老鼠”,成为中国城市治理的“天花板”,源于主动作为、闭环管理、精准处置,关键时刻凸显出其高超的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高瞻远瞩和广开思路,更多的基层公务员的素养提升。发挥长三角协作作用,提高江苏治理水平。
四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推动互联网加政务服务,健全社会治理领域信息共享项目清单,打通社会治理数据壁垒,有效集成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使数据信息的收集管理更加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发挥好数据的作用,让现代科技为社会治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