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在江苏的快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大量集聚和频繁往来,高层建筑密集和经济产业集聚加强,城市已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机体和巨大的运行系统,城市安全风险隐患愈趋复杂多变、易发多发。加快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科技、卫生健康安全,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必然要求,还是关涉能否有效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人民安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问题分析:
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224万余人,常住人口城镇化 率已达73.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苏州等一些经济持续向好的城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已发展成为千万人口级的特大城市,城市运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趋于明显,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增大。从一些地方情况看,传统的生态环境风险、生产安全风险、工程建设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并愈加突出,如2014年致当日即75人死亡的“8.2”昆山工厂爆炸事故、2019年致78 人死亡的“3·21”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等。类似的致多人死亡的安全事故多发频发。有关机构统 计分析的2021年国内十大工程事故,有2起发生在江苏,一是苏南某市某区“7.12”酒店辅房坍塌事 故,17人遇难;二是苏南某市某区一小区改造项目12月发生高空坠落事故,3名施工人员身亡。 与此同时,与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在一起的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新型?险,如卫生健康风险、金融地产风险、政府债务风险、社会安全风险等,也趋于严峻。2021年南京、扬州等地发生 的聚集性疫情,徐州、常州、无锡等地省外关联疫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日常运行安 全。因此,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的要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加快提升江苏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具体意见: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主要表现为风险防范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风险化解能力。要最大可能地精准识别和及时预警风险;要科学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致力于防患于未然,并阻止风险源的激活并演变成巨大社会危机的可能性以致发生系统性风险;要在风险一旦发生,即能及时、准确、科学应对处置,使风险发生后城市也不被完全击倒或彻底重建,而是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消融间接损失,并尽快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为此,建议:
1.加快提升城市安全风险识别预警能力。要有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高城市风险防控部门准确预测和识别风险的能力。要定期研判城市安全风险,采用人工智 能、专家参 与、会议研究等方法,对城市面临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精准分析,并提出预警及防范建议。智慧城市在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表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 疫情防控管理等领域的作用显著。要实现智能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决策的结合, 推动风险防控决 策由“经验管理”向“科学治理”转变,提高城市安全风险识别预警能力。 但也不能迷信智慧城市, 河南郑州 “7.20”水灾暴露出智慧城市的短板。
2.加快提升风险减缓与预防能力。要通过城市安全规划,强化风险源头防控。要科学制定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规划,建立实施城市规划安全评估论证机制、重大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提升特大城市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韧性。要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立相关部门信息报送联动机制,及时、统一、归口发布预警信息,精准发送到重点区域、 企业、场所、部位,确保相关单位、部门及时准确防范风险。
3.提升风险响应与处置能力。要形成风险发生前后的快速响应动员能力,加强应急演练,还 要形成重大事故灾害应急避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