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随着传统贸易保护方式逐渐失灵,绿色贸易壁垒正逐步成为一种新型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多的地区及国家正在细化和强化单边碳税或减排政策。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能耗大省和出口大省,绿色贸易壁垒将深刻影响我省的外资外贸规模,并将影响整个供应链。高耗能行业,2021年11月29日,欧盟将原计划2026年开征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俗称“碳关税”)提前至2025年,未来,水泥、钢铁、铝材、化肥以及电力出口欧盟需缴纳额外碳关税。以铝材为例,如江苏省一年出口额为10亿美元,按照欧盟标准测算约需要缴纳9千万美元的碳关税。先进制造业,法、韩等发达国家已对江苏省龙头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设立了系列壁垒,将“低碳制造”这一要素纳入光伏项目或产品的招采中,如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要求:新装光伏设备中属于第一类别的组件(CO2排放低于670g/kW)才有资格获得韩国政府补贴,而中国光伏组件的CO2排放超过830g/kW(该数值由韩国根据国际因子予以测算核定,而实际抽检评估数值为500g/kW左右),被列为最差的第三类。
问题分析:
相关行业目前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整体呈现被动的局面,究其根本,是因为我国并不掌握碳排放计算标准,各产业生产的产品,其碳足迹相关基础数据、核算因子等积累几乎完全空白,以至于各类产品碳足迹计算及追溯高度依赖于国际碳数据库及碳认证体系。加快建设我国自有的、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碳足迹追溯标准、数据体系迫在眉睫。
具体建议:
因此,建议江苏省建设江苏重点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通过逐步构建“江苏碳足迹标准”,助力江苏制造“走出去”,充分释放江苏低碳化制造的优势,稳固我省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助力江苏“双控”降下来,为制定落实碳排放(能耗)“双控”、新能源补贴、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选取需求紧迫的试点行业。针对江苏省产业特点,广泛征询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真实需求,选取外向型程度高、供应链要求高的行业进行试点,例如高耗能行业的钢铁、铝材等,先进制造业如光伏、电力设备、机械装备等,优先解决紧迫性较强的行业需求。
二、构建采信程度高的数据库。与国际标准进行高度衔接,在ISO14067、PAS2050等基础上进行搭建起具备行业碳排放模型搭建、碳数据动态采集、碳足迹精准计算能力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并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增加数据库公信力构建基础,并国内国外认证机构合作,为数据库进行权威认证。
通过逐步构建“江苏碳足迹标准”,助力江苏制造“走出去”,充分释放江苏低碳化制造的优势,稳固我省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助力江苏“双控”降下来,为制定落实碳排放(能耗)“双控”、新能源补贴、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