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针对这一现实背景,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许多积极主动的对策和措施,已经取得了许多明显的成效。但是,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进展如何,是否能真正收到实效,将攸关全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将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与美好。
为此,我们江苏在义务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方面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能否在义务教育阶段有效落实中央关于“双减”政策的部署,主动探索一条指引全省社会形成共识并具有实际操作影响力的教育公共政策文件——即制订一份富有江苏区域特色的《江苏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全社会服务指引》。
问题分析:
建议由省政协组织专题调研,在深入把脉江苏义务教育基本现状和“双减”工作基本进展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政策性指引建议,并协调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文旅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等部门联合制订一个具有我省区域特色和实践操作社会影响力的《江苏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全社会服务指引》,切实推动我省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真正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有效得到全社会的有力支持。
具体建议:
一是引导全社会优化育人观。现在许多学校推行了课后延时服务,而且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延时服务,一些家长也感觉到不参加延时服务可能会吃亏。这是不正确的!延时服务主要是帮助一些家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父母又在上班,家里无人照看而设立的一种学校教育向课外的延伸活动。而不是集中补课,更不是加班加点的学业活动。我们需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家长们充分认识孩子们“全面成长”和“科学养育”正确观念,积极倡导和鼓励孩子们利用课外时段去自主学习、培育兴趣、参与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学会社会交往等,努力引导孩子们主动学习、善于阅读、懂得培养兴趣和学习特长技能对未来积极成长的重大意义。
二是调动校外资源服务免费化。要积极倡导全社会关注和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各级各类青少年宫、青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化教育馆、远程教育中心、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各类博物馆、名人故居、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文化景观及公园、电影院等全社会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都应该根据自身场地和人才条件,制订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专题性、课程性、兴趣性的服务项目和指南,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组织持续性、规范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并实行全免费服务。例如,各地可成立少年儿童合唱团、青少年铜管乐团、少儿天文台、少儿机器人集训队、少儿计算机编程集训队、各类少儿运动队、青少年读书社、青少年书院、青少年画院、青少年科学实验室、青少年专长免费电影观摩展等,组织各类有益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的兴趣性比赛、竞赛活动等。各级政府要在对各社会服务机构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规范服务的考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财政性补助或政策性扶持,更好地激励各级各类社会文化服务机构乐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倡导并鼓励民营企业家、社会民间资本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各类校外教育及竞赛活动等。
三是劳动教育向课后延伸普及化。劳动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积极人生观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应当引导全社会关注和帮助少年儿童学习并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教育活动,并将这些劳动教育活动逐步规范化、系列化、课程化。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段,既充实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内容,又体现劳动教育的向课后延伸的普及化。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要从学会自我清洁卫生劳动起步,进而学会协助家庭特别是帮助老人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再到适当参与社区、校园及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劳动,包括生活小区的垃圾分类,校园环境卫生打扫,一些少儿公共活动场所的志愿者服务等。对于初中以上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安排一些社会实践劳动和生产劳动。从小培育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深刻道理。
四是配套政策的设计强调科学化。以上三条建议并不全面,也不一定合理,可以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但是,每一项具体的政策性指引一定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以切实保证政策指引的权威性和引导性。同时,要重视对这些配套政策的科学化、专业性、有效度等的周全考量与利弊均衡,确保我们所制订的“服务指引”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真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