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871 关于推动沿海地区港口集疏运体系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2-01-22 提案者:魏然等4人

调研情况: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沿海地区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海洋经济”,明确把向海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来抓,要求依托重点港区,加强与腹地产业联动,引导临港产业特色发展,进一步构建以港带产、以产强港、港产联动发展新局面。

江苏临海拥江,区域优势独特,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海洋资源禀赋富有特色,海岸线长 954 公里,沿海滩涂面积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 1/4,近海风能资源丰富,滨海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沿海地区在推动港产联动发展中具有先天优势。同时,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港口大省和制造业大省,高效畅通的集疏运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港产联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总的来看,全省港口集疏运体系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主要包括:一是港口布局科学合理,根据《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5-2030年)》《江苏省内河港口布局规划(2017-2035年)》,明确了全省港口的发展定位与方向,分层次优化港口布局,统筹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目前,连云港港、盐城港、南通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基本形成。二是先进制造业发达,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6个产业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数量全国第一,目前,连云港的石化、医药,盐城的汽车、海上风电,南通的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精品钢,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三是港口与产业集聚互动效应显著。沿江沿海地区依托深水大港集中了全省 90%以上的冶金、石化、造船企业,70%以上的水泥、造纸企业和 60%以上电力企业,沿海港口服务保障了盛虹炼化、中天钢铁、金光纸业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有力带动了临港产业发展。

问题分析:

虽然,沿海地区港产联动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提升的环节。一是港口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有待强化。二是产业链延伸能力有待加强。三是集疏运能力有待提高。

具体建议:

一是合理规划与布局。注重加强与国家有关专项的十四五规划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优化港口布局、产业布局,提出港口与产业联动发展专题规划,统筹港口与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推动沿江产业向沿海战略性转移,为沿海地区港产联动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链。当前,海洋船舶、海工装备等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总体处于中低端,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关键配套设备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建议积极引导大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依托先进制造业和港口航运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三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省科创资源优势,整合海洋科创资源,鼓励涉海高校、院所、企业合作与创新,推动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完善集疏运体系。目前,沿海地区港口集疏运以公路为主,内河航道、铁路集疏运运量占比较少。建议加快内河航道、临海高速、沿海铁路、油气管道建设,使沿海高效畅通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核心区域。同时,发展江海、铁水、公铁、空铁等多式联运,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率,为港产联动发展提供基础性和服务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