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我省能源消耗总量全国第三,能源结构偏重,其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比高达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可再生能源自然禀赋缺乏,可再生能源占比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给我省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带来严峻的挑战,亟需寻找新的可再生资源,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和海上风电是突破方向。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零碳能源,可以全方位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我省秸秆年产量基本稳定在4200万吨左右,资源量位居全国第四,折合标准煤2100万吨,占我省能源消耗量的7%左右,因此,秸秆能源化利用对于江苏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当前我省秸秆能源化利用仅为5%,大部分秸秆还田处理,产生大量甲烷等非二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问题分析:
一是秸秆收储运成本高。秸秆较分散,当前收集、装车、运输等环节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季节性产出,茬口时间紧,储存周期长,不仅增加了收、储、运难度,也提高成本。秸秆末端利用途径偏少,产品附加值低,稳定性差,导致秸秆收储主体积极性不高。
二是秸杆发电厂经济效益差。燃烧发电是当前秸秆能源化的主要方式,但秸秆发电厂机组装机规模小,与大型火电厂相比,单位造价、发电效率、发电成本均处于明显劣势。秸秆发电项目电价成本中的燃料平均成本0.46元/kWh,远高于燃煤发电,只能靠国家补贴维持。
三是标准规范待完善。目前我国秸秆能源化标准体系不完备,缺乏秸秆燃料、秸秆锅炉制造、秸秆燃烧排放、秸秆热解气化、秸秆燃油等燃料化、能源化的相关标准。由于缺乏这些标准,许多城市禁止采用秸秆颗粒燃料供暖,秸秆制备的燃油不能在汽车上使用。
具体建议:
1、加快建立秸秆收储运系统。由省农业农村局牵头,将建立秸秆收储运系统纳入乡镇振兴总体规划,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流转相结合,建立解杆手机经纪人制度。在徐州、淮安、宿迁、盐城等苏北地区进行示范,打造一批先进秸秆收储运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2、推广秸秆与燃煤耦合发电和城市清洁供暖模式。当前燃煤电厂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秸秆与燃煤耦合发电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的能源转化率,而且可以降低燃煤电厂碳排放强度,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由省发改委(能源局)牵头,探索燃煤电厂秸秆混烧补贴模式,如增加机组发电小时数,纳入绿电补贴等,提高燃煤电厂混烧秸秆的积极性。推动秸秆颗粒城市清洁供暖,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在大型宾馆和办公楼宇推广应用。
3、推动秸秆能源化科技创新。将秸秆能源化纳入省科技厅、财政厅的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等,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深度合作,协同开展秸秆制备高值化能源产品(生物航油、生物燃油、生物氢、生物炭)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并有效转化,
4、推动秸秆能源化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基金,发挥基金助推孵化作用,支持初创型、成长型秸秆能源化企业快速发展。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或国家级的秸秆能源化行业政策及标准,提升我省标准引领性和前瞻性,以标准促进技术转化,促进秸秆能源化产业良性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