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829 积极主动整合长三角医疗资源、 推动创建国家级血液病医学中心
日期:2022-01-22 提案者:倪才方

调研情况:

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其中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长期位居恶性肿瘤前十位,而血栓性疾病发生率更高,造成的危害和社会经济负担巨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理论与技术的不断突破,血液病的诊疗发展迅猛。因此与时俱进,紧跟国际血液病领域时代发展趋势,开拓创新,构建先进型血液病发展体系至关重要。江苏省血液病学科群(包括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血液科)在血液病学的基础、临床和转化工作中各有建树,在国内属于第一方阵。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病临床诊疗与科研均处于中国领先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是,目前我国、我省血液科发展仍存在受限问题,如何促进血液病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果尽快转化和应用于临床是其中的卡脖子问题

问题分析:

当前,国内位居前列的血液病中心均在大力发展临床转化研究,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血研所)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新院区投资达23亿元,占地16万平方米,规划1200张床位,不仅将来会成为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的主战场,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血液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分院共计床位800张,包括干细胞移植病房260张,血液科诊断平台2280平米。与国内大中心的血液学科相比,我省亟需加大临床转化研究投入发展。省内血液科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在复旦医管所专科排名多年来位居前三,但随着全国各大中心的投入发展,与后进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苏大附一院血液科虽然亚专科建设齐全,还是国内极少数建有血液ICU的单位,整体床位仅300余张,在江苏省内病房规模也仅为第3名,目前医院发展二期规划床位也远不及国内其他中心进行中的扩张规模与速度,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病新院区病房,规划床位200张,已建成开张。苏大附一院血液科现有的规模无法满足来自全国患者的需要,大量患者在院外积压,长久势必造成患者流失,不利于临床研究的开展;而医院提供的临床研究病床仅为21张,数量少且不成体系,相较国内先进的中心已远远落后,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内共设300张临床研究床位,所有床位通过智能设备及信息化技术组成多功能智慧临床研究集群,每个床单元具备自动感知,临床研究数据自主集采功能,单体研究机构临研床位规模世界第一(入住率100%)。建设规模齐全、设备先进的研究型病房是保障临床研究优质开展、促进临床研究资源开放共享、弥补过去在药物和医疗器械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关键一步。

因此,临床规模以及研究型病房建设已成为限制我省血液学科发展、限制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习总书记曾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并且习总书记还赋予我省在各方面包括医疗卫生工作“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向前列”的光荣使命。因此,如何以血液学优势学科为抓手,医学专业向更加规范化、同质化、均衡化发展,带动临床各专科全面提升,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更好的服务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课题。

具体建议:

一、当前正面临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建设这一重大契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血研所)、上海瑞金医院和苏大附一院是最有竞争力的单位。北大人民医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处于国家京津冀一化战略范围内;而上海瑞金医院和苏大附一院均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战略范围内。建议以建设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为目标,江苏省和苏州市政府积极推动苏大附一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共同申报,合理分工、协作建设,争创我国血液病临床领域的最高平台,推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二、依托已取得的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提升省内血液学科综合竞争力,吸引多边合作。补齐临床规模、临床研究病房短板,继续发扬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肿瘤、血栓与止血三大优势方向,通过规模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深耕三大优势领域,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内优秀的血液科室形成互为补充,1+1>2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三、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发挥、提升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按照省市领导“整合苏州血液学科优势资源,建设国际一流的血液病诊疗和创新中心”的指示,同时为进一步发挥优质服务能力和优势学科的辐射影响力,推动临床整体服务能力的提高。为此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在苏州建设血液病专科医院,扩展临床规模,建设研究型病房,促进临床资源开发共享,不断提升基础、临床、转化研究水平。

四、依托国家级平台,拓展临床资源,服务医学科技和产业创新,构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满足人民健康生活需求、保障民族健康安全、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支撑。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有赖于临床与基础的快速转化,是一个“临床提出问题—产业提出解决方案—回到临床验证”的一个循环向前的过程。这个循环里,不仅需要具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也需要科研思维活跃、诊疗平台完备、病例资源丰富的医疗机构。

长三角区域汇聚了大批此类的医疗机构,建成了多个国家级的临床科研平台。仍以苏大附一院血液学科举例,由于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卫健委的临床重点专科,在生物医药领域与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参与了多项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前研究。自2019年建成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来,苏大附一院血液科以产出新产品、新药物、新技术为目标,与亚盛、信达、医渡云、药明巨诺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生物医药的协同创新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集中精力办大事,打造长三角区域血液病学科发展高地,将更有效的诊疗技术、产品转化到临床,为血液疾病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贡献,更好、更快的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和身体健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