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双减”政策意在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自“双减”政策提出并付诸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减负提质、延时服务”等相关措施陆续落地。我省印发《义务教育学生作业管理规范》,为我省“双减”增加了新举措。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具体贯彻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问题分析:
1.教师应对“双减”课后服务工作的负担较重。语数英等主科教师是承担课后服务的主力军,在工作日开展教育教学教研的时间减少,集体教研活动只能利用周末或工作日下班后时间,教师从事教研工作的压力很大。
2.学生作业量和课外辅导量在减少,但负担和困乏未同步减少。当前,中考、高考指挥棒未变,难度还在提升,教学压力只能在底层释放。家长要成绩、学校管理要成绩、教师绩效要成绩,所以“双减”政策在一厢情愿地减少学生作业量的同时,并未减轻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负担和困乏,升学压力和负担居高不下。
3.存在学生参加学校延时服务“被自愿”的现象。“双减”政策初衷是好的,地方主管部门制定落实意见时也明确“自愿原则”,但实际落实情况并非是学生、家长、教师真正的“三方自愿”。其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把学生参加校内延时服务的比例作为执行 “双减”政策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一刀切式地强力全面开展“延时服务”。由于平时放学太迟,学生回家后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与兴趣有关的非学科类的学习和日常性练习。
4.存在教材难度和试卷难度此消彼长的问题。这些年通过教育改革,教材难度做了调整。但从目前的教学测试来看,考试内容难度较高,只凭学生校内的学习往往难以应付。高分来自教者押题、学生刷题,学习难度的此消彼长让学生和家长焦虑不已。
5.存在学科类校外培训向“隐蔽、高端、抱团”化发展的倾向。随着从严监管校外培训机构的措施落地,公开、合法的校外培训供给会大幅减少,培训需求不减,可能出现一种走向:培训从公开、合法,走向地下与家庭,包括家长请私教、住家保姆,送孩子去地下作坊式培训机构。
具体建议:
“双减”政策的实质是减作业、减补课,旨在通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解放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和手脚,缓解家长对教育的过度焦虑和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内卷”,把广大中小学生从应试的泥潭中“拽出来”,从而让教育回归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正轨上来,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个性特长全面综合发展的外部环境。为此建议:
1.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域内学科资源及教师资源共享,落实落细校长和教师轮岗制度,解决家长和学生的择校忧虑。建立合理机制,引导和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在区域内统一调配和有序流动,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学校间和集团间的均衡分配,有效地解决学校间不平衡发展问题。
2.加强学科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向校外机构教学资源平台学习,尤其是诊断和评价机制,同时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建立学科资源库分类分级,通过菜单式链接,使学生和教师有很好的用户体验。学科资源的有限和低质,势必让学生和家长产生焦虑,从而给课外补习机构有了可乘之机,增加家长负担。让学生有资源可选,也让资源能快速流向真正需要的人群。
3.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教研团队的示范引领功能,大力提升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听懂学会。优化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升课堂作业完成的效率与质量,进一步减轻课后作业负担。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增加综合性、项目式、主题式、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等特色作业类型,杜绝题海战术。
4.更科学地制定“双减”政策落实情况考核及配套服务机制。不以“学生参加校内课后服务情况”作为学校考核指标,课后服务由学生及家长根据需要,实实在在地自愿选择。逐步完善教师职工待遇、弹性上下班、“课后服务补助”政策,规定教师每课时补助标准的区间范围,建议建立专项资金薪酬和奖励机制,学校要对老师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配。
5.要大力促进中小学体育健康发展。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走向阳光和操场,充分利用“双减”延时服务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地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着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增强体育锻炼主动性,更科学地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6.加强校外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政府应在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强化常态运营监管的同时,加大对违规培训机构的处罚,并制定更健全的举报机制。拓展非学科类培训渠道,充分整合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等社会育人资源,建立课后服务协同工作机制,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保证时间、提升质量。
7.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应尽快大力推进普高和职高规模均衡化,逐步建立职业高考体系,让普通高校和职业高校毕业生享有同等待遇,改革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系,以适应高速发展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在老百姓心中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