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2年提案
0902 关于“加强自主医疗设备生物药物研发,减轻患者就医成本,提升国家战略竞争实力”的建议
日期:2022-03-16 提案者:刘云等13人

调研情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生物药物的问世,为推动医疗的进步,造福人类,维护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全球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带来的一系列产品为临床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难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如达芬奇机器人解决了精准诊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如一些肿瘤的靶向药物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延长了生命。

问题分析:

江苏的医药科技创新近几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政策环境、技术瓶颈等方面因素制约,中国制造江苏制造产业创新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表现在:

第一,国外品牌垄断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如CT、核磁共振、DSA、超声等(西门子、飞利浦、GE),根据2020年度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调研结果显示无论数字诊疗设备、腔镜类设备、手术室设备,还是急救与生命支持类、实验室设备,国内品牌市场份额较小,只拥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国内品牌虽然也有一些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优良,但行业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全球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聚集在欧美等制药强国。国内医药企业发展较国外来讲相对滞后,尤其是生物药,我们真正原研药物很少,大多是“模仿创新”(me-too/me-better)类型的新药,主要通过药物结构修饰改造、优化晶型、前药修饰等方法来实现所谓的原研创新。国内的制药企业在基础研究和人才能力储备方面与国外大的制药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江苏的定位来说,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是,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此,我省也在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疗健康产业创新高地,但是以创新为主的企业数量依然偏少,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具体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总体布局,健全资本市场。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等重大项目,建议将生物医药作为主导产业的有关市、县(市、区),聚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给予政策的优先扶持。比如,省市在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创新环境等方面提供支撑和保障,年度能否专题组建多部门的联动,明确几个重点项目(如ECOM,目前主要来源于国外的三大品牌:美国美敦力、德国索林和德国迈维柯,国内没有一个产品上市),由政府牵头协调组织各部门对重大创新项目建设、重点人才团队引进等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立项支持。

二是要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全方位人才发展。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研发在专科院校的数量、人才聚集程度、产业链完备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随着近几年对创新生物药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对于创新药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本土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药种类也开始从模仿创新到同类最优(Best-inclass)、再到具备较高临床价值的同类第一First-in-class)的创新发展。但如果想最终发展到像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样,原研发现新的药物靶点或作用机理(First-to-Patent)的真正的创新药,需要企业、高校、医疗机构、研究机构、风险投资等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合作,培育研究出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原研创新药。同时如何发挥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如连云港很多制药企业的研发中心搬到了上海,如何探索建立长三角联动机制,设立长三角生物医药联合攻关计划,通过上海、浙江高水平团队孵化带动江苏团队,助力江苏生物医药发展。同时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政府报告中也提出要鼓励外资设立研发中心等,加大政策扶持及基金支撑,进一步加大基础研发及创新人才的培育力度,对生物医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三是要加强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健全相关制度保障。生物医药企业要实现创新不仅需要整体布局规划、人才技术,更需要制度的保障驱动。由于生物材料等产品的特殊性,审批过程往往较长,是否可以研究出台一些特殊举措,使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加快?同时,也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相关企业提供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绿色通道

四是要优化科技力量的空间布局,加强学科融合,实现弯道超车。加强信息技术和生物医疗技术的融合发展,如3D打印、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机器人助老服务等。数字科技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及基于5G互联网医疗都说明交叉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赋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服务路径。

总之,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立足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端生物医药产品的国产替代,推动我国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也为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提供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江苏制造”产品,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江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