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电动自行车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群众的出行方式,在给群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安全事故和隐患,社会舆论更是高度关注。从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的统计来看:全国每日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量的45%以上,每年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致死率约为10%,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频出已严重影响了交通出行秩序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从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因电池单体故障引发火灾事故占总数的34.7%,电池过充电占21.8%,短路占8.9%,自燃占3.8%,接触不良2.9%,其他原因占27.5%。
问题分析:
江苏来看,作为全国首个立法管理电动自行车的省份(省人大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我省在多方位助力公共安全专项整治和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的工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在集中上牌期后,针对电动自行车的路面执法、销售登记等常态化管理措施仍有可提升的空间。如江苏省非机动车登记管理平台尚未建立与执法仪相联通的处罚功能模块,导致了在电子警察抓拍违法信息后,在路面处罚的过程中交警各自为政、尺度不一;特别是因为没有销售源头的管理,销售网点自私改装、加装、篡改电池等违规操作所引发的各种火灾事故比比皆是。
具体建议:
为规范和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推进电动自行车常态化管理及电动自行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化;提出以下建议: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夯实常态化管控。针对目前多发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建议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省公安交管部门联动,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做到质量安全追朔,监管分类精准,以大数据的科技手段打造质量多元化管理、安全多部门互联的创新模式。具体可参考浙江省模式和南京等地做法:由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利用科技数字化手段推出“浙品码”,通过为电动自行车赋码行为以确保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将电动自行车整车、电池、登记、维修集成浙品码内,做到一码统管、一键溯源;南京市目前也已经实现了电动自行车整车、电机、电池、登记部门、登记信息“五码合一”溯源体系。
二、提升交通执法的信息化水平。在做好登记上牌的同时,运用科技大数据技术,尽快建立执法和缴罚模块,让电动自行车电子警察拍摄和路面处理违法行为更加规范化,使人人敬畏《道路交通安全法》,提升骑行人道路通行道德素养。
三、加强电动自行车使用综合治理。将电动自行车骑行、使用安全纳入重点监管范畴,省消防救援部门与市场监管及公安交管数据平台打通,通过数据化手段监测并预警,在火灾事故发生后也可源头追溯,继续强化综合治理指导并推动全省相关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活动。
四、加强对《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关注第二十三条“鼓励投保第三者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的落实情况,根据执行中存在问题强化条例落实和推进条例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