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312 关于推进浅层地热能有序开发利用的提案
日期:2023-01-13 提案者:吴峰

调研情况:

浅层地热能是贮存于地球表层的一种储量大、分布广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双碳目标”、建设美好江苏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我省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最低处,是全国地势最为平坦的省区,低山丘陵面积不足全省总面积的15%。气候温和,年降雨量约1000mm。大部分平原地区江河湖广布。第四系和新近纪松散层分布广泛,厚度大,浅层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江苏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浅层地热能。江苏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全年供冷供热需求占比较大。省内分布有长江、运河及湖泊等众多地表水系,且大部分地区地质条件好、100m深度年平均地温维持在18℃左右,具有优越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以地源热泵供冷供热为主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形式在江苏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序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我省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双碳”战略实施均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分析:

1、缺乏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与科学的统一规划

浅层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一种形式,有着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由于其水纹地质条件存在差异性,其适宜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形式及适用性也不尽相同,应该因地制宜来进行科学的统一规划与实施,这就需要完善的相关基础数据作为支撑。然而,尽管目前我省大部分城市规划区进行了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获得了不同区域的浅层地热赋存条件及相关基础数据,但这些调查数据尚未建立完善的共享机制,导致无法获得项目规划设计需要的相关基础数据,如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土质条件、水资源状况及不同地域的适用性等,从而无法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

2、现有浅层地热能项目运行状态掌握不够

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相对于传统技术,由于其复杂性导致运行效果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通过获取现有浅层地热能项目的运行状态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改进项目运行管理、优化后期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省现有较多浅层地热能项目在运行,且部分项目装有能耗远程监测系统,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士来进行数据分析,导致现有项目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尚不清晰,从而无法发挥现有运行项目相关基础数据的作用。

3、对环境负面影响评估不够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是地下蕴藏能量的开采,包括浅层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中蕴含的能量,是地下能量的提取或交换过程。如果使用不当,长期开采会造成土壤或地表水体温度的变化而影响其中的生物生长。尤其对于抽取地下水时,还会因无法等量回灌而造成地下含水层空洞出现地面沉降,引发地面裂缝、建筑物倾斜与开裂等严重问题。同时,部分项目由于对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的不重视及设备腐蚀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地下区域性的水质污染或地温场的变化,对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系统与传统供冷供热技术相比,有着强烈的专业性且更为复杂,包括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要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就必须对每一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与衔接。然而,就我省目前来看,浅层地热能项目从业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士,尤其是施工与运行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缺乏相关技能或基本知识,导致项目的施工或运行管理存在较多隐患,急需对这些人员进行系统化的相关技术培训。但目前尚无相关机构对这些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导致部分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4、政府的管理、引导与扶持有待加强

一是在浅层地热能项目的审批与监管上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项目的可行性及其对可能存在风险的管控与把握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浅层地热能的利用形式与应用领域较单一,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目前主要局限于建筑供冷供热,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引导,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发挥浅层地热能在各个领域能源供应中的比例。三是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初投资相对较大,导致部分开发商对其积极性不高,政府对其扶持力度与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具体建议:

1、建立浅层地热能基础数据共享平台

在前期各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建议由省自然资源厅牵头,联合省内各城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及相关部门,在充分弄清不同城市规划区浅层地热能赋存、分布特征及相应的水文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浅层地热能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及其运行机制,以为我省浅层地热能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和有序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有序开展浅层地热能项目运行现状调研

建议由省发改委或省住建厅等相关部门牵头,联合各地区相关部门分区域对省内现有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与分析,尤其是运行时间比较长的浅层地热能项目,并建立相应的统计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浅层地热能利用形式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情况,弄清各项目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不同应用形式在不同区域的应用现状及其适应性分布,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以供后期的浅层地热能利用科学规划使用。

3、组建省浅层地热能研究推广中心

由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涉及到的部门与专业较多,其有序开发利用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协调统一。据调研,目前山东、上海、河北、安徽等地均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推广机构。建议由省自然资源厅或发改委牵头,联合省内相关研发机构、相关部门及代表性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组建江苏省浅层地热能研究推广中心,并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负责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勘查评价、标准制定、技术攻关、技术研发、技术培训及技术推广,并辐射到全国,逐步形成全省浅层地热能推广利用研究与示范基地。

4、建立切实可行的项目问责机制

浅层地热能利用项目涉及多专业间的交叉配合与多工序间的有效衔接,从而使得其实施效果相对传统供冷供热项目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其中,地下换热部分的施工尤为明显且最为关键,且一旦施工完毕具有不可重复性。为了确保浅层地热能项目的可持续高效运行,建议由项目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浅层地热能开发项目问责机制,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从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管理全过程来明确项目的质量控制。

5、加大政府的支持与管理力度

一是强化浅层地热能项目的监管力度,实施资格准入制度。二是建议以现有浅层地热能应用项目为依托,联合相关企业分区域建立远程数据动态监测平台,以监测项目的运行情况,为其优化运行调控提供依据。三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拓展浅层地热能应用于设施农业、工业干燥、生态旅游及乡村振兴等领域,提高浅层地热能在节能减排领域与双碳目标中的贡献力度。四是通过专项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等形式加大浅层地热能项目的扶持力度,为浅层地热能利用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建立更为完善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考核体系,促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