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164 关于融入国家绿色金融战略布局 助力江苏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提案
日期:2023-01-13 提案者:民进江苏省委会

调研情况: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各地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自主创新同向发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产业转型绿色发展逐步成为江苏经济增长新支柱和科技创新新领域。但与时代要求相比,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不足。

问题分析:

一是职能部门贯彻落实不够有力。我省全面、系统、完整地贯彻《指导意见》精神,明确了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细化各部门职责。虽然江苏在发展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绿色PPP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也要看到相关部门在落实《指导意见》上不够及时,相关制度还在建立之中,省市县和部门间的绿色金融工作统筹和指导不够有力,第三方服务机构体系尚不健全,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类主体对绿色金融的概念认知、战略安排和实践力度仍有欠缺。

二是竞争意识不够强烈。与其他省(市、区)向上争取的力度相比,江苏绿色金融领域项目开发与申报的积极性不足。浙江、广东等五省部分地区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甘肃省兰州新区等九个地方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启动,交易中心设在上海,登记中心设在武汉。重庆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上项目江苏都没有入围。

三是绿色金融研究能力不足。江苏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但是研究成果多为战略决策和理论型问题,聚智辅政等务实性课题较少,绿色金融更为少见。目前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传统领域,缺乏绿色金融实践所需的综合知识和经验。江苏需要加快建设绿色金融的研究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高质量地服务江苏绿色金融政策实施与产业绿色发展。

具体建议:

一要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据测算,2021-2050年绿色金融领域可产生487万亿元投资需求,江苏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江苏绿色金融战略定位,成立由省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建立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定期会商,推动全省横向纵向深度融合。研究制定相关规划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指导,争取更多高含金量国家政策项目、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工作和国际合作项目落地江苏。

二要细化落实部门实践创新责任。《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系统提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方向,统筹低碳科技示范和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低碳科技企业培育和国际合作等措施。江苏要根据《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落实好各部门的实践与创新工作。加快地方碳交易机理的创新探索,鼓励开展碳普惠市场筹建与申报;积极用好央行和央行南京分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更多机构开展围绕碳排放领域的金融创新。研究碳金融,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进绿色生态链融资服务,逐步实现以市场化的方式形成控碳减排生态体系。开展建立排污权、用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先行先试的研究与实践。引导保险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绿色金融市场。细化落实《通知》中各职能部门实践创新主体责任。

三要开展绿色金融研究与智库建设。将江苏绿色金融的研究实践构成体系,在绿色金融、气候金融、能源金融等领域形成突破,使江苏在全国绿色金融研发中占据要位;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为抓手,形成绿色金融政策与地方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聚智辅政成果;参与江苏绿色金融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为绿色金融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确立提供支持。智库研究要以为江苏各级政府提供现实所需的政策咨询为目标定位,与国际、国内一流的绿色金融研究机构展开合作交流,要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人才服务。

四要探索区域性绿色金融“江苏路径”。高起点规划申报更多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争取绿色金融研究基地、绿色金融创新基地、国家级绿色金融(分)中心等落地江苏。聚焦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成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中心和绿色金融评价认定中心等。与国家相关权威部门、业内机构开展合作,探索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定和环境信息披露等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地方“绿色企业库”“绿色项目库”等资源平台。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适度超前建设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推进绿色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数字化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逐步形成“江苏路径”。

五要支持第三方服务体系建设。我国绿色金融第三方专业性服务机构严重短缺,要支持第三方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会计、法律和信用评级等机构为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服务。积极培育绿色评估论证、环境风险测算、碳资产管理、碳核算等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加快绿色评级体系的建设。探索建立绿色产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形成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企业信息披露和第三方机构评估评级三者互为补充、相互印证的绿色金融披露信息体系,超前构建风险可控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