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2021年12月,住建部印发了《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居住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标准和主要目标。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之一,60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22.15%。社区居住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严重,以无锡市梁溪区北大街街道为例,区域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老年人18901人,占比27%,80周岁以上享受尊老金人数3520人,占比5%,老年人口占比远超老龄社区标准,是社区老龄化的缩影。
问题分析:
1.社区养老问题突显,养老观念与服务理念不对称。政府除了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更应该加强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的教育。社区更多关心的是独居老年群体的生活,难免忽略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老年群众的消费意识引导不够,社区老年人更愿意享受无偿服务,少有意向购买有偿服务。
2.适老服务配套缺失,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配套建设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小区周边适合老年人需求的配套不够完善。社区内可供老人休憩的场所较少、社区内休息座椅不足,社区口袋公园全龄段健身设施少且功能单一。
3.居住条件相对简陋,安全性与舒适性不达标。老旧小区房屋多为七八十年代产物,居住房屋的安全性、舒适性低,存在房屋漏水、漏风、采暖不足以及消防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居住条件的日益老化与社区老年人对于健康居住的实际需求产生落差。
4.社区管理人手不足,任务与质量难兼顾。社区工作者普遍人手不足,在考核的高压下,分身乏术,服务难以覆盖社区老人、且缺少专业力量、现代化管理,更有甚者产生负面情绪,对社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隐患。物业管理较粗放,物业收费一直处在低位,造成了大量的小区适老化更新无法实施落位。
具体建议:
1.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实行精准医养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推进,积极把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下沉,推进社区医疗服务更加精准更加有温度。一是细化康养需求,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相对精准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对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细化分类,了解既往病史及目前身体状况。开展免费体检,利用健康档案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开展健康知识指导。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社区老人,沟通协调社会力量开展精准服务,对于困难老年群体,社区组织志愿者队伍进行精准帮扶。二是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医疗资源深度融合。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入,改善基本条件,开展全科人才的培养,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畅通转诊渠道,满足老年群体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做实医联体,将综合医院的技术优势、信息系统直接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老年病专家定期到社区会诊。加强社区门诊、社区康养、社区药房等医疗机构的审核,杜绝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入社区。三是积极招引培育,大力促进康养业发展。引进培育优质健康养老服务企业,鼓励康养企业深耕积累赢得市场,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升级发展,在慢病管理、健康检测、康复理疗、保健养身等方面丰富拓展,进一步增强优质、精准的产品供给,更大范围地满足不同层次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四是积极引导鼓励,做实社会志愿者服务。建立志愿者服务招募小站,鼓励社区群众、中小学学生注册为社区志愿者,组建社区专业的老龄服务团队,定期探访社区老年人,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心理疏导、健康医疗提供必要的帮助。积极宣传国家发展的正能量事件,增加社区老人的国家荣誉感。通过人文关怀,让社区老人从相对闭塞的生活圈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2.提高适老化配套建设,建立社区十分钟生活圈根据社区老年人的步行活动范围,建立服务老人的社区10分钟社区生活圈。一是丰富“菜篮子”。出台招商优惠政策,优化社区菜市场、小超市布点,让社区老人能够步行购买食材和生活用品。合理布局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探索引进餐饮企业连锁化运营模式,开展社区助餐配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设智慧助餐设备,通过人脸识别自助就餐,配备私人订制电话预约配送到家服务。二是加快“微改造”。加快推进落实电梯加装、家居无障碍设施等社区微改造项目,进一步增加社区适老化设施改造的覆盖面。进一步梳理社区内的灰空间,盘活社区功能型体育活动场,建设老人友好的公共文化体育活动空间,停步休憩、娱乐健身。三是做美“歇脚点”。合理布点规划,引入城市家具进入社区公共空间,充分考虑到老年友好设计,使社区老年人能够在50米内能找到可席地而坐的歇脚点,对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提供更具关爱的设施。四是解决“最后一公里”。购买社会力量服务社区老年人的交通需求,增设社区老年人定时定点的短驳交通服务清单,实现与地铁站、公交站台的点对点交通连线,为社区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提供安全保障。
3.引入数字化管理,打造数字“孪生社区”。将智慧元素渗透到社区养老的方方面面,使老年社区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一是试点开发应用场景。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小程序,通过智能家居看护系统,为老人提供一键呼叫,家政派单等实时快捷的养老服务,为子女提供智能监护、智能报警的放心服务。在适老化改造中,尝试智能水表、智能电谱、烟雾燃气探测器等智能养老设备,全面赋能智慧养老服务。二是引入数字化管理体系。对社区老年人特别关注的燃气、供水的安全隐患排除以及各项安全监测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展试点并在全市大力推行落实,形成更有效更方便社区老年人应对生活起居及安全防疫的防护网。三是重视消费理念引导。充分考虑现代科技与人文关怀的有效结合,通过引导逐步将高效便捷的高品质服务推荐给老年群体,让老年人真切体会到智慧养老带来的好处。积极引导老年群众利用新技术购买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洁、助行等有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