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369 关于加强我省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的提案
日期:2023-01-14 提案者:陆陈军

调研情况:

数字科技文献资源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资源,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竞争态势的不断变化,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越发重要。为了解我省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情况,我们开展了相关调研,内容如下:

1、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起步早。2004年我省就以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为项目建设单位,开展面向全省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以“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为阵地,搭建了江苏省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集成全省科技、文化、教育三大系统的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省标准化研究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为我省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文献服务。

2、数字科技文献资源丰富。

截至2021年底,工程技术文献资源量达170TB,拥有联合目录及元数据总量超3.6亿条,其中中文科技期刊16000种、外文期刊26000种、中外会议资料1660万篇、学位论文1050万份、中国专利超4000万件、国内外标准数据92万条、国内外科技报告350万份。

3、数字科技文献服务成效显著。

2021年,江苏省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科技型企业近1.5万家、培训科技人员3.6万人次,各类资源数据量增加到5.56亿条,用户访问量达1535万次,文献下载量超850万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累计为全省140多家医院和40多家疾控中心的5000多名医护人员免费开通文献资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撑。

问题分析:

首先是认识程度不够。从调研的情况看,仍有一些地级市、县级市的科技主管部门对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不了解,更谈不上重视,包括大量的科技企业。苏南情况比苏北要好一点,比如苏州、扬州都有自己的科技情报研究所,这些研究所与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协同开展数字科技资源建设和对外服务,企业也比较了解。尤其是苏州的独墅湖图书馆,作为国家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不仅为周边的政府部门提供科技文献服务,还为大量企业提供科技文献传递,甚至是科技情报服务。

其次是资金缺乏足够保障。以江苏省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为例,2020、2021年和2022年,科技文献专项经费均有一定幅度缩减,低于早前的700万元每年。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外科技文献资源价格每年均呈上涨态势,中文资源每年上涨约3%~5%,外文资源每年上涨约5%~10%,再加上前阶段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的影响,目前的文献专项经费已无法支撑现有的科技文献资源体系,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三是宣传推广工作尚待提升。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好了之后就需要推广使用。尽管近年来,我省在数字科技文献资源服务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江苏省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在疫情期间还组织多场专题服务,为我省的医疗机构提供科技文献的使用培训,但相对于我省众多的使用群体而言,还需要继续提升。

具体建议:

1、充分认识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满足新阶段科技创新的文献需求,是落实中共中央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决策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地方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因此,无论是省相关主管部门还是地方科技主管部门,都要充分认识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西方对我国科技创新的打压层出不穷,虽然目前还没出现国外科技文献对我国设置过高门槛,但未雨绸缪的工作还需要尽早布局。

2、建立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制度(资金、技术、人才)。建议出台江苏省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对我省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进行制度性扶持。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责任单位,确定资金投入,技术路径和相关人才建设,以及市县的主要工作,并将市县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地方科技创新考核的指标。

3、加大数字科技文献资源的宣传推广和使用培训力度。借助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开展面向全省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宣传推广工作,尤其是全省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研发、技术人员,以及全省的科技工作者。同时,启动提高公民的数字科技文献的使用素养工程,在全省的中小学、中高职院校和高校开展数字科技文献课程,以学校这个渠道来提升我省公民的数字科技文献使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