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根据江苏省关于推进本土影视生产的调研资料显示,具本土元素的精品不足、将本土元素融入作品的能力有待加强是所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
问题分析:
江苏是文化大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这里有大运河文化、昆曲、红楼梦文化等、有联合国教科文组主授予的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美食之都(扬州、淮安)称号,具江南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保护、创造性转化的创新。近几年,江苏的多部影视出品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比如《人间正道是沧桑》《青衣》《人民的名义》《推拿》、还有故事发生在南京的《乔家的儿女》,更有去年热播刷频感人至深的《人世间》等。由于影视传播拥有巨大的受众量,有助于新时代下正能量价值观的广泛传播。纵观这些成功的影视剧,有不少改编自文学作品,它们在文学底色、文化含量上为影视作品增效,并且能够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之效。这些改变作品通过影视渠道广泛传播后,往往又能够反馈到文学。不少看过影视作品的观众又回过头来读文学原著,进行原著和改编异同的比对。江苏文化得天独厚之处还在于,除了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学作品之外,江苏作家群实力雄厚,有苏童、叶兆言、毕飞宇、葛亮等名作家以当代视角创作的文学作品。
具体建议:
建议江蘇文化资源再整合、从文学出发,涵盖美食故事,健全文化产业链中的“改编产业”,既可跨领域也可跨地域呈现江苏故事。
1、寻找适合改编成影视乃至其他艺术领域的江苏文学作品,研究健全“改编产业”机制,多出表达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的精品力作,讲好江苏故事,让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转化成果。这是一条有助于打通从策划、文学创作、出版到影视的产业机制,丰富、完善和健全文化产业链中“改编产业”的可行之路。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评出9个美食之都(城市),中国占五个,分别是成都、顺德、澳门、扬州、淮安。两个在江苏,两个在粤港澳大湾区。苏澳文化交流近年来成果丰富,2021年由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生活的古早味——澳门作家的味蕾》,呈现澳门三十位作家笔下关于“吃”的故事,这是文学与美食的结合,是澳门与扬州、淮安同为美食之都,因美食而结下的文字缘,相映生辉。去年底,在澳门举办了“澳门之味巡礼——五都荟萃”更是联动了上述五个美食之都、超过一百个展位的美食。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跨域呈现的经验。而过往,央视出品的美食纪录片《澳门之味》《寻味顺德》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视率。江苏可着手筹划除了电影、电视剧之外讲述美食之都故事的纪录片。同时,继续和澳门等美食之都开展交流,产生联动效应,丰富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