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我省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建设,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困境与不足。
问题分析:
一、场景建设的赋能作用需进一步强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涉及面广,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场景设计难以在其他行业推广和应用,目前虽推出了大量的场景项目,但所涉及的领域还难以满足需求。这其中,农业领域数字技术场景建设难度尤为突出,一方面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农业领域的数据采集难度较大,场景建设投入大且易损坏,农业领域数字化人才的短缺也加大了建设的难度。
二、场景建设的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场景建设项目大多聚焦具体瓶颈问题,容易导致碎片化、零散化。同时,全省对历年推出的大量场景建设项目还缺乏系统性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雷同、交叉的现象,导致了场景建设资源的浪费。
三、场景建设的协同性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场景建设项目主要由各部门、各领域针对自身业务需求提出,协同性相对较弱,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共同推动建设目标实现的相关场景较为缺乏,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协同转型的发展需要。
四、群众获得感有待进一步凸显。由于推广不及时或示范性不强,一些成熟的应用场景并未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导致群众感受不明显,获得感不强。部分地区存在过于注重追求数量目标,而忽略质量提升的问题。
具体建议:
一、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制定“场景应用清单”,提升供给精准性
一是加快制造业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建议结合“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每年选择或聚焦10个优势产业链,逐一梳理各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进行场景设计,制定各产业链“场景应用清单”,为各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制定系统化设计方案,加快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二是促进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突破发展。以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促进全省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园区、数字农场以及特色农业产业链的场景建设方向,挖掘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好经济效益、较强推广价值的农业数字化示范场景,加快农业数字化的转型力度。三是创新服务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以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城市为核心,打造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场景。发挥江苏省医疗、教育等资源优势突出的特色,加快推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场景建设。利用好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优势,加快C端、B端、G端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推动苏州数字金融创新标杆城市的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线下场景的线上化建设,加速全省具有典型特色的生活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拓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时空服务边界,打造一批江苏省生活性服务业的“线上品牌”。
二、构建多跨应用场景协同机制,强化建设系统性。
一是强化系统思维,推动场景设计从过去的分散式场景向系统化场景转变。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将原先零散的应用场景进行系统化整合,突破场景碎片导致的数据壁垒,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动和配置。深度推动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徐州、常州等数字化基础较好城市的“城市大脑”建设,以此整合各城市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场景,促进各个场景之间的无缝对接。二是探索构建“多跨应用场景”协同建设机制。鼓励和促进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围绕共同场景的开发进行协作,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鼓励各城市之间围绕生态环境整治、交通一体化建设、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等需要相互协同的领域,联合开展数字化场景设计。三是运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利用其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合约机制等特点,推动建设大数据“目录区块链”,建构起数据共享的新规则、新秩序,并以此为基础围绕场景有的放矢地开展数据调度,促进数据资源在场景建设期间的有效流动,提高对数据资源利用的统筹和配置效率。
三、激发企业场景参与热情,提高组织创新性
一是进一步强化场景建设的市场化机制,降低对企业规模等方面的约束性门槛,以开放的姿态促进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参与,避免场景建设中的垄断性问题,构建起政府“搭台”、社会各界“出题”、企业“答题”的发展架构。二是鼓励场景承担者将项目进行技术拆分,形成应用场景建设的企业联合体,促进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其中。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推动场景开发,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三是鼓励省内政府部门与本省企业之间建立数据利用的长期合作关系,助力企业积累形成大数据资源优势,为企业参与江苏及全国场景建设的市场化招标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省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注重成熟场景落地推广,突出应用示范性
一是高度重视应用场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将“具有示范作用”作为应用场景设计和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制定和实施“应用场景推广计划”,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试点项目,要加快形成可推广和可复制的经验,助力这些场景在省内各城市和园区中的推广和落地,并通过共建等形式在其他省市进行推广和应用。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搭建示范场景落地推广平台,鼓励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应用或吸纳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示范场景,对于主动应用或吸纳示范场景的部门和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搭建集合各城市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场景超市”,对场景进行分类梳理,介绍示范性场景的建设情况及其应用情况,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其进行发布,以此提高示范性场景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加大对应用场景落地推广的第三方市场机构的培育和引进,帮助已经成熟的应用场景项目寻找更加广大的市场空间,推动场景应用从“样板间”向“商品房”加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