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苏“四好农村路”建设形成了“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生态”“农村公路﹢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全省农村公路二级及以上占比达20%,列各省区第一。农村公路持续提档升级,已经成为担起乡村振兴的“金扁担”。
问题分析:
目前苏北“四好农村路”建设仍面临诸多难点:
一是农村路建设资金匮乏。苏北县域财政困维,在投入上,苏北“四好农村路”到位的资金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占比高达70.6%,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二是“以建代养”现象依然较为突出。由于投入人力财力不够,养护资金缺乏稳定的来源渠道,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乏力,导致管养不到位、缺失,极大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三是广大群众缺乏爱路护路意识。"重建轻养"现象依然存在,群众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农村公路被侵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
四是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匮乏,年龄偏大,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乡镇政府管理养护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常规养护设备,导致许多农村公路管养不到位。
具体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一)完善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一是增加资源开发、金融支持、捐助捐款等筹措资金方式,积极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在使用中央补助资金上,允许地方采用"先建后补"方式,让农民群众提前受益。二是省级财政建立农村公路优先增长统筹保障机制,省市县协调,充分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三是通过股权转让、委托运营、与经营性较强项目组合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与政府投资项目享受同等政策待遇,支持利用农村公路冠名权、绿化经营权、广告经营权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运营。
(二)加强资金监管,管好用好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一是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专款专用,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安全。二是积极扩大政策性长期贷款规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有效满足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三是提高各类农村公路投资建设主体的融资能力,鼓励保险资金运用股权、债权、股债结合等形式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一)创新农村公路养护投融资机制。一是各级人民政府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支持范围。二是建立农村公路灾毁保险,通过事前防灾减损机制,充分发挥保险以丰补歉的补偿功能。三是建立与养护成本变化等因素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设立政府性农村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基金,允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乡村一体化开发建设,运营收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对于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结合旅游等需求设置休息区、观景台。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二)实施农村公路"路长”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建立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农村公路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三是支持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鼓励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
三、引导沿线群众参与养护提高爱路护路意识
(一)引导沿线受益居民、企业认养农村公路。一是鼓励采取沿线农户个人或组建养护班组的方式承包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鼓励社会力量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二是推广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承包,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决策、投资、建设、管护等方面作用。三是落实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利用好各项涉农补助资金,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
(二)建立路产路权保护队伍。一是在村委会(社区)“两委”委员中聘用1名农村公路交通协管员,负责农村公路管理信息沟通和协调工作,基本建立县(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二是要认真开展路况摸底调查,并制定年度养护计划和处置修复方案,加大农村公路日常管养力度。三是大力宣传《公路法》、《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等农村公路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增强人民群众爱路护路的责任意识。
四、运用市场化手段培育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队伍
(一)推广“建养一体化”模式。一是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养护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纳沿线群众参与。二是鼓励采取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相关资源开发权等方式筹集购置专用设备资金,提高农村公路建养科技化水平。三是提高专技人员待遇,储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专业技术人员。
(二)实施农村公路消危平安工程。一是实施农村公路“一灯一带”示范工程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对路堤高度超过30米或路侧有深度30米以上悬崖、深谷、深沟的路侧险要路段加强治理。二是重点路口路段“五必上”“三必上”治理工程。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网络通行安全性能和抗灾能力。三是继续推进危桥危隧加固改造。逐步消除农村公路四、五类桥梁,消灭不达标隧道。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 "三同时"制度,确保建一条、成一条、群众满意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