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233 关于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助力江苏中小微企业买全球卖全球的提案
日期:2023-01-14 提案者:徐晟

调研情况:

跨境电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结算和仓储送达的国际商业活动。近年来,江苏省不断探索江苏特色跨境电商发展路径,坚持以跨境电商服务企业、带动产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为“四个导向”,跨境电商的企业数量及商品种类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随着江苏省自贸区以及江苏省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获批,江苏省跨境电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南通、连云港等6个城市已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2022年,江苏实现13个设区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全覆盖,已建成了90余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孵化基地以及遍布欧、美、亚、非等主要市场的200多家海外仓。

问题分析:

一、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制约因素

(一)平台载体薄弱,集聚效应还未显现。部分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受地理位置、交通通达性等因素影响,发展氛围不浓厚,集聚能力不强,企业发展缓慢。部分园区只是用跨境电商的名义把闲置资产包装起来,实际上很难吸引跨境电商企业落地,招工难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综试区集聚企业数量少,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跨境电商与实体经济融合度不高,跨境电商B2B生态尚未形成,大部分综试区的经济驱动力和示范作用不强。

(二)口岸建设滞后,不适应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2021年江苏外贸进出口首破5万亿,达到5.21万亿元,位于全国第二位。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离不开口岸的国际运输服务支撑。但是,与国家战略和开放型经济强省建设的要求相比,我省口岸的国际运输能力不强,口岸枢纽布局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苏州、无锡、南通依赖上海口岸进出仍处于较高比例。难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江苏参与国际水运比例较低,从事国际航运企业仅13家。且无龙头企业。

(三)跨境人才缺口大,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2021年阿里国际站预测,我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缺口超过600万,仅无锡地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超过6万人。随着江苏特色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人才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懂外贸、电商、平台运营、熟练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格外缺失。

具体建议:

(一)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在政府指导下,整合社会、市场、政府等联盟内外资源,完善跨境B2B产业生态圈,系统谋划跨境电商平台、物流、支付生态圈建设,推动跨境货物、服务、虚拟贸易的生态升级,逐渐形成推进外贸发展、稳定供应链的新动能,形成配套仓储、加工、运输、质检、金融、法律服务等现代化综合服务体系;聚焦贸易数字化、便利化,深化跨境电商数字口岸建设,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基金,打造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海关信息互换,加大保税电商进口、三单对碰、保税仓库库存变动等信息采集。跨境金融支付方面,加强与Paypal、连连、Pingpong等合作;跨境电商平台层面,实现头部平台全覆盖,重点聚焦亚马逊、eBay等平台合作; 海外仓层面,争取实现覆盖全球100 个海外仓目标。

(二)加快江苏口岸国际运输能力。结合江苏自身特色,着力打造核心枢纽,推动跨境电商口岸的合理分工。打造全程物流“一站式”贸易服务平台,提升口岸运输效率。创新运输模式,加快发展海铁联运、铁水联运、空铁联运,健全机场口岸基础设施,增强国际货运能力,航空口岸体系形成“以南京国际枢纽为龙头核心,其他机场协调分工,协同发展”的局面,积极深化日本、东南亚、欧美国家货运包机服务,国际水运以“连云港港、南京港和苏州、南通港为核心、沿江沿海其他港口为补充”的江海联运的口岸体系,切实提升我省跨境物流服务水平推动江苏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服务。随着全球疫情好转,“买全球、卖全球、播全球”的跨境电商生态圈正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商新赛道竞跑,我省要努力改变物流供给不足、成本偏高的局面,加强对省内“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力度。要充分利用江苏省自贸区以及江苏省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契机,大力推进进口商品直销、保税展示交易等新型商贸业态,灵活运用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组合模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四)努力集聚跨境电商人才。了解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建立并完善人才引进制度,适当放宽跨境电商人才引进的条件限制,多种途径设法引进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加大“头部”直播电商企业奖励力度,对直播经纪机构、主播团队市场主体给与奖励,鼓励传统电商服务企业开展直播带货、内容运营、短视频等服务。建立江苏“网红”产品目录,建立健全我市直播电商人才认定、培养和评价体系,依托在江苏院校、相关专业培训机构等开发电商主播培训课程,面向相关专业学生、新就业人员,培养一批新人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