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150 关于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 全力打造淮河流域最便捷、最经济出海通道的提案
日期:2023-01-14 提案者:民进江苏省委会

调研情况:

淮河全长1000多公里,流经中东部地区豫鄂皖鲁苏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8亿人。打通淮河水道与海洋的连通,让淮河中下流城市“借港出海”,不仅可以带动整个流域经济融入全球航运体系和供应链,还能借助淮河流域这个“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连接中国东部与中部地区的桥梁”的作用,实现长三角经济区、沿海经济开发、皖江经济带和中原经济区的有效对接,推动中部崛起,促进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问题分析:

一是形成我国下一轮经济新的发展增长极。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区域的发展都高度依赖水上交通。依托长江、珠江两条黄金水道,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疏通淮河直接入海航道,将淮河打造成一条惠及整个流域黄金水道,有利于贯通上下游“经济流”,充分发挥淮河的水运优势,快速带动整个流域经济融入全球航运体系与供应链,淮河将成为中国第三条黄金水道,将来有可能成为货运量超过珠江、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

二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淮河出海航道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横向的主要水运通道,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核心廊道。依托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同步实施航道工程,不仅可缩短出海里程,有利于大宗农产品、矿石、钢铁的运输,还能促进运输结构调整,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协调发展。如从滨海枢纽向东利用淮河入海水道46公里至扁担港附近,再向北利用海堤复堆河22公里至滨海港南侧堆场,利用内河中转港池,实现与海港的海河联运,总里程68公里,拟建船闸2座,改建桥梁16座,工程总投资约35亿元,比利用灌河出海里程短16公里,比利用滨海港疏港航道出海少过1座船闸,通过提升海河中转联运能级,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约节省标准煤炭消耗16万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充分发挥水运绿色、低碳、节能的优势。

三是已具备建设出海航道的现实基础。当前,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设计通榆河以东段淮河入海水道河道断面为河底宽300米、河底高程-3.0米,正常控制运行水位工况下深水达4.2米以上,河道断面、设计水深都满足二级航道要求。而且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以东段叠加航道工程,已先期列入支线航道网规划,并按二级航道预控。

然而,在淮河入海水道的二期工程中,虽充分考虑了通航功能因素,对重要闸址、港口进行了预留,对连通洪泽湖、京杭运河、通榆运河形成了可行方案,航道各项指标达到二级航道通航标准,实施航道工程基础具备,科学可行。但是,按照目前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的内容,淮河流域出海通道建设面临如下困境:一是出海航道建设未同步纳入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目前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以东段重点考虑行洪功能,未安排航道部分建设,未正式立项;二是淮河出海航道通榆河以东线路入海航线是从滨河枢纽进入通榆河,向北35公里进入灌河,由灌河出海,存在通航里程长,出海港口规模小(最多5万吨级),航运成本增高的缺点;三是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以东段存在较多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成入海二级航道需要投入较大改建成本。

随着淮河二级航道的建设,滨海港将成为淮河流域最佳的出海通道,与其他沿线城市通过淮河黄金水道连接、带动沿海地区互联互通,与沿海高速、沿海铁路等构建起综合性集疏运体系,实现海河陆立体运输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放大淮河黄金水道的综合效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加速要素流动,承接产业转移,助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具体建议:

一是成立淮河流域出海通道建设的联合考察组。由跨部门、跨领域专家组就淮河流域出海通道建设项目的启动背景、目标、建设内容和实施规划进行详细调研考察,全面掌握航道建设基础数据资料,制定时间节点计划,整理项目问题清单,摸透前期亟需解决的问题,科学确定航道的可开发利用度和最佳建设标准,为把淮河流域出海通道纳入国家工程的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把握历史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直面困难,敢于解决问题,齐心协力,共同使项目能够落地,增强淮河航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竞争力,使淮河航道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比较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更好服务江淮和沿海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是建议相关部门修编淮河流域出海通道规划。积极争取淮河出海航道纳入规划建设项目,将淮河入海航道工程与大运河航道标准相适应,将淮河出海通道与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联系起来,充分考虑未来通航功能因素,对重要闸址、港口进行预留,以最终建成二级航道。充分利用全省媒体力量,向全社会大力呼吁淮河流域出海通道建设的必要性,从长远发展看,淮河沿线水运需求较大,对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以东段按二级航道标准规划预控,可作为远期淮河流域的通道储备,为中远期该区域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科学论证淮河流域出海通道通榆河以东线路出海方案。结合滨海港和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同步建设的便利条件,发挥出海航道的最大经济效益和最便捷出海线路,以实现淮河航道科学发展为主线,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合理规划船闸、桥梁建设,提升海河中转联运能级。增加相关技术储备,包括数字航道、智能航道的技术,为创新驱动型和技术管理服务型航道建设打下基础,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四是推进淮河流域出海通道的生态文明建设。淮河航道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淮河航运的基础和前提。实施航道建设开发要珍惜每一寸航道资源,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开发规模和强度,科学规划布局,促进航道资源利用的集约高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约发展,充分掌握和利用淮河航道的自然演变规律,把航道规划、建设和管理与河势控制结合起来,与生态平衡结合起来,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完善航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