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782 关于提升家庭教育影响力增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案
日期:2023-01-15 提案者:康莉等4人

调研情况: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儿童发展国家纲要和省规划的重点,是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上升,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非正常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且人数逐年上升,年龄也呈低龄化趋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1年,省妇联联合南京晓庄学院,聚焦家庭视角,对省内1万名四到九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开展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研究。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 

问题分析:

相关调研、检查显示,目前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深入国人骨髓,学校关注成绩,家长看重分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呈现出弥漫性的焦虑情绪,“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普遍存在。二是家长家庭教育的理念还有待升级。不少家长片面理解家庭教育的内涵特征,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忽视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关注,有的家长仅凭借自身成长经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放任纵容;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但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又病急乱投医。三是校内外心理咨询辅导力量不充足。不少中小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没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知识的掌握匮乏,自身情绪感受及家庭中无法消化的焦虑,也大都转化为对子女的学业压力,使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厌学、说谎、任性、攻击、自卑、抗压力差、焦虑、抑郁等诸多心理行为问题。 

具体建议:

儿童青少年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我们建议: 

1.健全多方协同的组织领导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科学设置牵头部门,政府和党群相关责任部门参加,加强工作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责任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攻坚、协同问题研究、协同督导考核机制,打造行政管理部门、大中小学领导及骨干教师、高校研究力量、社会咨询机构骨干、专业社工组织负责人共同参与的跨界跨部门社会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提高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现识别、报告求助能力。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定期举办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努力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3.充分发挥各类家长学校作用。统筹协调多种信息平台资源,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开展针对家长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知识讲座和咨询,举办社区亲子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养育方法,指导家长有效与子女沟通,提升发现、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及能力,构建科学、完备的家庭养育服务体系,为家庭养育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4.完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的配套政策措施。民政部门开办婚前讲座、准家长学校,帮助新人正确应对即将到来的婚姻家庭生活及亲子关系。卫健部门加强医院精神(心理)科建设,在指定医院开放绿色通道,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救援服务。中小学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室、大中专院校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村(社区)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教育机构、关爱之家、妇女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站点等,建立健全各类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并提供心理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