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773 关于鼓励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提案
日期:2023-01-15 提案者:史金飞等2人

调研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6月我省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高校整合资源,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新企业建立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党的20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整体联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主体性作用,新形势下必须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关键,全力打造集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研发、高质量成果转化和高成效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南京工程学院担任理事长单位,现有会员高校47所,占全省本科高校的60%)以承担省教育厅重大委托课题—“江苏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重点与发展策略研究”为契机,对全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自实施意见颁发以来,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创新上进展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问题分析:

一、政策配套制度亟待落实:如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与技术转移,支持企业与高校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共同组建技术研究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急需细化完善实施方案;建立行业和企业参与的学科专业设置评议制度,拓宽企业参与途径、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等缺乏针对性实施细则;在发挥省科技转化专项资金引导,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校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配套措施亟待落地见效。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程度不高:由于缺乏省级统筹管理机构和相应考核激励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产教融合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仍遵循知识逻辑,培养模式沿袭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相对脱节,重视以基金项目为代表的理论性研究和以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传统学术型研究机构建设,科技服务不能有效支撑区域和行业产业发展的紧缺急需,同时科技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教学要素,不利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等。 

三、企业深度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技术转移,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生产性实习实训,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技术研究平台,强化职工在岗教育培训,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定和奖励等。现实中存在宏观要求高,各地各行业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差异较大;政府经费支持力度不高、申报程序繁琐、奖励额度较小等问题,企业积极主动性不高,合作持续性难以保证,合作质量成效不高。 

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省级层面顶层设计。省政府主导,统筹教育、科技、工信、人社等相关部门,建立省产教融合领导小组,完善联席会议机制,成立专门协调机构,确保产教融合战略落地落实。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应用型高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明确建设指标和考核体系。支持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主体,申报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学院等高层次平台;将产教融合明确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重要职责,指导做好实施细则制定与落实等工作。统筹研究和制订相关激励政策,构建监督考核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建设成效突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给予激励和支持。 

二是强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涵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明确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合一”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坚持将产教融合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纳入整体规划,贯穿办学治校全方位。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布局;要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载体,校企协同开展“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设学科专业、共建平台载体、共组教学团队、共施教学内容、共编教材讲义、共定评价结果”等,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聚焦区域经济社会战略行业和主导产业发展,围绕前沿技术、共性难题、关键问题等“卡脖子”技术问题,整合科技资源,汇聚创新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有组织科研,协同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将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成为区域创新重要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源泉。 

三是提升多方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要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将产教融合和产业技术院建设成效纳入省委省政府地方本科院校综合考核评价,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要明确高校基础地位,强化高校分类发展,将产教融合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纳入我省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指标,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特色发展;要落实企业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评比认定、典型表彰等多种方式,有效激发行业企业积极性。